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力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据统计,房地产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达20%,对GDP的贡献,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则更大。
——徐挺立《改革开放30年房地产业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房地产业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发展中有何隐忧?
材料二
(2)结合所学,分析在A和B两个年代出现如上图所示投资率状况的原因。
王阳明(1472—1529)和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两位大哲是同时代人。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涕,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盖人心之本体即是明德。私欲障碍则本体丧失。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当时(1517年)还是维滕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王阳明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其主张是如何传承和发展儒学思想的?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由此引发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阳明和路德思想的相似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文明”一词,由来已久,经历几千年的变迁,才有今天的含义: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材料一英文中的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的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是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中国汉语中的“文明”内涵对行为和举止的要求更高,对知识与技术次之。
材料二文明在欧洲最早具有“进入人类开化状态的程度”的含义,以区别于野蛮落后状态,是出现在18世纪中后期的法国。
材料三中国古代长期以文明自居,而以其他没有中国式行为和举止的国家和民族包括西方国家视为野蛮,称西方人为夷人、番、鬼。20世纪起中国把西方的“Modern”翻译成“文明”, “文明”一词被指为西方传来的文化,非常盛行,如看“文明戏”。
(1)材料一中,古希腊的“文明”内涵与古希腊文明的什么因素有关?中国汉语传统的“文明”内涵为什么对行为、举止要求特别高而对知识与技术次之?
(2)材料二中,“文明”作为区别于野蛮的开化状态的意思,反映了18世纪法国的什么思想潮流?有何影响?
(3)阅读材料三, 20世纪初中国“文明”内涵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明”给中国的近代带来怎样的影响?
(4)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吸收了当时世界上哪些物质文明的成果?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谈谈你对世界文明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中国古代货币简表
发展阶段 |
时间 |
标志 |
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
秦代 |
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
汉武帝时 |
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
唐高祖时 |
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
由金属铸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
宋代 |
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诞生 |
材料二表2:16—18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表
年代 |
中国 |
英国 |
西班牙 |
1580 |
1:5.5 |
1:11.7 |
1:12.12 |
1635 |
1:10 |
1:13 |
1:13.13 |
1637 |
1:13 |
1:13.5 |
1:13.13-15.45 |
——钱江《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
材料三表3:19世纪以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
时期 |
演变 |
1870—1914年间的古典金本位时期 |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
1915—1945年间的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
1945—1973年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
1973年以后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
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货币区域化和美元化时期 |
一种新型单一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欧洲货币联盟即属此类。 |
——依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宋两代货币演变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说明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金银比价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下半叶英镑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以英镑为中心、以美元为主导以及欧元崛起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
(共30分)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阅读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清末徽州知府刘汝骥《陶甓公牍》曰:“(歙县)弥望皆瓦屋,……草房绝少,屋多建楼,大家厅事极宏敞,梁用松,柱用杉柏与银杏,皆本邑产。墙用砖,铺地以石,或用砖及木板,一门颜雕刻,费辄数十百金。但天井小,少窗,光线黑暗,此其所短。……溪山清丽,居此者如置身画图中,故人人有不忍轻去其乡之意。”徽州民居雕饰民居、祠堂和牌坊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最具代表性的棠樾牌坊群,从两头到中间都按忠、孝、节、义排列,以“义”为中心。
材料二民国《歙县志》云:“屋庐之制,因居山国,木植价廉,取材宏大,坚固耐久,……”。当地居民“处之以学,行之以商”。明《五俎》云:“商贾之称雄者,江南首推徽州,江北则推山右(山西)。”商人致富后,即返家“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
材料三《陶甓公牍》载:“旧建民房天井狭窄,光线黑暗,近年大为改观,士大夫之家,未有不高大门闾,明窗净几者。”晚近的徽派建筑风格中,加入了西洋的梯形窗、拱劵门,甚至以英文字母为装饰。绩溪上庄制墨名家“胡开文”家族,就遗留有西洋式的门楼。
(1)根据材料一总结徽派建筑的主要特点,结合材料二分析其成因。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分析近代徽派建筑的变化及其原因。
(3)试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谈你对徽派建筑风格变化的认识。
(共26分)上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曾使西方陷入长久的梦魇,而当时的苏联却“风景这边独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决定以一个野心勃勃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来代替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其)目标就是将苏联从一个农业占支配地位的国家改造成一个工业强国。
与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和经历大萧条的资本主义世界相比,中央计划经济具有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的能力,使这种方法看起来似乎是可行的和具有吸引力的。
外部世界怀着蔑视、恐惧和羡慕的复杂心情注视着苏联发生的变化。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通过实行全盘的农业集体化,苏联政府终于能够像在工业领域一样,以指令性的计划控制农业生产,保证能够从农业中获取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苏联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农业的投入长期不足,导致了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滞后。农业问题越来越成为苏联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几十年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前苏联)亚•尼•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
材料三(罗斯福)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新政)代表了一种应付经济危机的大胆的人道主义方法;它也保持和重新肯定了美国对其民主制度的信心——而且是在民主政体在其他地方摇摇欲坠或受到威胁的时候做到这一点的。
——(美)R.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苏联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的深刻教训。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外部世界怀着蔑视、恐惧和羡慕的复杂心情注视着苏联”这句话的理解。
(2)据说罗斯福新政亦曾受到苏联计划经济的影响。结合材料三,分析罗斯福新政在经济举措方面与苏联计划经济的不同之处及其深远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