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时的原因是(  )
|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 | 
| B.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掠夺 | 
| C.辛亥革命后,清帝被推翻 | 
| D.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修订新约 | 
“谋深虑远,实为经国宏谟,固为收江海之利,以与洋商争衡,转贫为富,转弱为强之机,尽在此举。”此话最有可能在高度评价( )
| A.发昌机器厂 | B.江南制造总局 | 
| C.安庆内军械所 | D.轮船招商局 | 
下表反映的是1952—1970年间各时期投资结构变化情况(%),对该表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 )
| 农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其他 | 
  |
| 1953—1957 | 
   7.1 | 
   6.4 | 
   36.2 | 
   50.3 | 
  
| 1958—1962 | 
   11.3 | 
   6.4 | 
   54.0 | 
   28.3 | 
  
| 1963—1965 | 
   17.6 | 
   3.9 | 
   45.9 | 
   32.6 | 
  
| 1966—1970 | 
   10.7 | 
   4.4 | 
   51.1 | 
   33.8 | 
  
 A.1953—1957年的投资结构受建国初期国际环境影响
 B.1958—1962年重工业投资增长受“左倾”思想影响 
 C.“八字方针”调整了1963—1965年农轻重的投资比例 
 D.“文革”并没有影响到轻工业领域的投资比例与发展
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
| A.“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 | 
| 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 
| C.“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 
|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 )
| A.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 
|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C.迫使清帝退位 | 
| 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 
有的学者认为,传统中国的市场不可谓不发达,城市的规模也曾居世界之首,但是市场的性质受制于消费的性质及其社会效应。古代中国的消费结构中,国家军费、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人口消费。由此可以得出( )
| A.中国古代手工生产是落后的 | 
| B.中国古代城市规模居世界首位 | 
| C.国家体制制约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 
|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