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十八精神的热潮中,某校举办了“学习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中学生小论文比赛,小青在论文中写道:“改革开放前,我家五代居陋室,收入只够解决温饱,有了上顿没下顿。而今住进宽敞房,冰箱、电脑样样全,我们家庭勤劳致富、科技致富。”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的历程和取得的重大成就中,你能得出哪些重要结论?
(2)你认为小青一家过上幸福生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日韩两国文化艺术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在校园内,许多学生竞相模仿日韩明星的发型、穿着等。七年级某班同学针对此类现象,决定行动起来,为校园文化建设作贡献。
现邀请你共同参与“校园文化现状”的调查研究活动:
(1)就“校园文化现状”,你认为需要调查哪些内容? (不少于三项)
(2)同学们在调查中发现,日韩文化在校园影响非常大,“哈韩、哈日族”盛行。你认为在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正确对待这种现象?
(3)请你为学校的文化建设献计献策。(不少于三条)
李斌成绩好,特别爱帮助人,又是班长,坐在他后面的小丽有问题就爱问他。班上有不少人说他们是一对,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些不好听的话。小丽觉得他们之间仅是好朋友,并不是谈恋爱,但是又很怕同学说闲话,心里非常矛盾。
(1)你怎样看待李斌和小丽的交往?
(2)你认为他们还应该继续交往吗?为什么?
(3)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么处理的?
李小桐刚到七年级(4)班时,身体虚弱,性格内向。她沉默寡言,从不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从不和其他同学交往,处处缩手缩脚,小心翼翼。看到这种状况,同学们十分着急。于是,大家热情地接近她,鼓励她,拉她参加课外兴趣小组,“逼”她参加班上的文艺演出,参加班级长跑队。现在李小桐像换了个人似的,活泼开朗,爱说爱笑,乐于交往,身体强壮。她曾深有体会地说:“没有七年级(4)班,就没有现在的我。”
(1)李小桐为什么深有体会地说“没有七年级(4)班,就没有现在的我”?
(2)你升人初中后,班集体对你的成长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3)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为此,请你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诺贝尔奖得主贝克特的剧本《结局》中,有这样一段:
儿子对父亲吼:“混帐!你为什么生下我?”
父亲:“我不晓得。”
儿子:“什么?你不晓得什么?”
父亲:“我不晓得生下的会是你!”
(1)这段对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2)儿子对待父亲的态度对吗?为什么?
习惯就像雏鹰的一双翅膀,能让我们在高高的蓝天上翱翔;习惯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伙伴,能让小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而梅瑞德·曼恩也曾说过:“如果你希望出类拔萃,也希望生活方式与众不同,那么,你必须明白一点——是你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未来。”
请问:(1)习惯对人有何影响?
(2)生活中,你准备怎样培养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