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父母,赋予我们生命;老师,帮助我们成长。父母和老师理应受到我们的尊敬和热爱。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却出现了以下情景:
情景一:吴帆对同学说:“我们现在就应该享受父母的爱,还没有到回报的时候,在家里什么也不用做。”
情景二:刘晓同学和数学老师发生矛盾后,从此不再听数学课,也不交数学作业。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同学在与老师和父母的交往中缺乏哪些良好的品德?(3分,至少写出三种)
(2)刘晓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3)我们应该怎样跟父母和老师交往?
2015年9月1日 ,进入初中的第一次班会是新同学自我介绍,班主夏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副对联:“你一言,我一语,畅言交流成集体:你清高,我憋气,不通有无非兄弟。”在这副对联的感召下,很多同学鼓起勇气走上了讲台,大大方方地介绍自己。
试想一想,如果你看到这副对联,能从中感悟到什么?
材料一:春天来了,小草发出嫩绿的芽,花儿在丛中笑,有蜜蜂的嗡嗡,蝴蝶的飞舞,百灵鸟婉转的歌声……
材料二:在广东,野味餐厅随处可见。据有关媒体透漏,仅广州市一天的蛇肉交易量就高达10吨。有一段时间,广东盛行吃禾花雀,湖北、广西、云南等省一次掀起了捕杀禾花雀的热潮,害得这种专吃田间害虫的小家伙几乎灭绝。
(1)是什么赋予了春天的生机和精彩?
(2)就材料二中随意践踏生命的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有一个美国少年叫安德森,平时他显得笨拙、呆板,有些人看不起他,嘲笑他是个“傻小子”。可是,他有一个奇特的心理特征——每当父母带回一件新异物品时,他都会常时间地打量、摆弄,一弄就是大半天。父母从自己儿子的“呆头呆脑”的表象背后,看到了智慧的闪光,看到了专心致志地思索问题的智力优势。父母、老师鼓励他,他有了自尊和自信心,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25岁时,他就获得了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27岁,他发现了正电子——被人们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发现之一。31岁,他成了诺贝尔奖金得主。
安得森的成功,对你有哪些启发?
我国著名文学家巴金写道: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享受,人活着正是为了给社会增添一点光彩,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
英国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说过:上天生下来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上述名言的理解。
(2)你准备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初一级(1)班一开学就制定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期末考试成绩全级第一,还要争创文明班。于是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各项活动中夺取了优异的成果.。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们最终实现了目标。
他们这班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样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