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行人。正德时,历两京御史。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寻出为荆州知府。筑黄潭堤。调扬州。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诸嬖幸皆怒。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其直。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帝笑而遣之。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帝曰:“苎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驾旋,瑶至宝应。中官邱得用铁縆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扬人见瑶,无不感泣。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资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帝命桂萼等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已,累迁工部尚书。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西苑宫殿成,帝置宴。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予。以忧去。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帝幸承天,瑶扈从。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既归,僻处陋巷。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卒年八十九。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选自《明史》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驾旋,瑶至宝应扈:侍从
B.彬即畀瑶责其直责:询问
C.帝命桂萼等巡抚官去留核:考核
D.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予赉:赏赐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蒋瑶“端亮清介”的一组是(   )
①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
②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③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④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
⑤彬即畀瑶责其直
⑥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德年间,蒋瑶力陈时政弊端,他认为在内府各局担任监督的宦官人数增加太多,这样会导致军队耗费太大,以致损耗国力。
B.蒋瑶被外放为荆州知府,修筑了黄潭堤。武宗南巡时,蒋瑶只是提供皇帝的用具而已,没有赠送东西。
C.嘉靖年间,朝廷工程繁多,耗费巨大,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对此皇帝非常高兴,并多次对他进行赏赐。
D.蒋瑶退休后居住在陋巷之中,和尚书刘麟、顾应祥等人组成了一个文酒社,徜徉于岘山之间。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5分)
(2)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宰执,宰执深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①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yì)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③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中正平和之音)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至于文词之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节选自《四库全书》
注:①馘(guó):割下的左耳。古代战时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用以记功。②阃(Kŭn)寄:戍边将领。③裒(Póu):收集、聚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锦衣经历上书宰执诋:诋毁
B.宰执深之疾:痛恨
C.其志矜:同情
D.至于文词之不工工:精美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体现沈青霞敢于讽谏的一组是()
①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②特薄其谴,徙之塞上③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 ④稍稍传播,上下震恐⑤始出死力相煽构⑥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青霞敢讲真话,受人尊重,后因得罪权贵被陷害致死,他那讥刺时政的诗文也是他招祸的原因之一。
B.沈青霞得罪当朝宰相,幸亏皇帝仁慈圣明,特别减轻他的罪责,让他到边塞去出家。
C.沈青霞被害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申冤,但当年身居军事要职、一起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便因罪撤职罢官。
D.先生逝世后,他的一个姓俞的学生才收集并整理先生一生著作的诗文若干卷,刻印成书,想让这些诗文得以流传。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
②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成化中,历侍读、中允,侍孝宗于东宫。讲《文华大训》,太子起立,阁臣以为劳,议请坐听。经与诸讲官皆不可,乃已。孝宗立,进太常少卿兼侍读。弘治二年擢礼部右侍郎。奉御赵瑄献雄县地为东宫庄。经等劾瑄违制,下诏狱。而帝复从镇抚司言遣官勘实。经等复争之曰:“太祖、太宗定制,闲田任民开垦。若因奸人言而籍之官,是土田予夺,尽出奸人口,小民无以为生矣。”既而勘者及巡抚高铨言闲田止七十顷,悉与民田错。于是从经言仍赋之民,治瑄罪。
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十三年,星变,自陈乞休。报许,赐敕驰驿,加太子太保,以侣钟代。廷臣争上章留之,中外论荐者至八十余疏,咸报寝。
武宗即位,言官复荐,召为南京户部尚书,遭继母忧未任。正德三年,服阕。经婿兵部尚书曹元方善刘瑾,言经虽老尚可用,乃召为礼部尚书。固辞不许,强赴召。受事数月即谢病去。五年三月卒,年七十一。赠太保,谥文端。(节选自《明史•列传七十一》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悉与民田错:交错 B.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交通:互相通行
C.皆惮而之疾:憎恨、厌恶 D.且交结馈簿籍具在遗:赠送。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周经“刚介方正”的一组是
①经与诸讲官皆不可,乃已②弘治二年擢礼部右侍郎
③经等劾瑄违制,下诏狱④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
⑤帝慰答之⑥固辞不许,强赴召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经顽固守旧。周经在侍讲东宫时,有人建议让站着听讲的太子坐下听,周经和各位侍讲的官员
都不同意。
B.周经处事刚直。周经曾经弹劾赵瑄进献东宫土地做庄园是违制的,将会危害百姓,皇帝采纳他的
建议,惩罚了赵瑄。
C.周经遇事沉着。太监李广之死牵连朝中大臣,有人借机告发周经交结太监,周经为此上疏自辩,
得到了皇帝的肯定。
D.周经为官谨慎。武宗即位,虽然多次有人荐举周经,但他拒绝出仕,由于女婿与刘瑾的关系才勉

强赴任,不久就因病辞职。
第Ⅱ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因奸人言而籍之官,是土田予夺,尽出奸人口,小民无以为生矣。
(2)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高稼,字南叔,邛州蒲江人。真德秀一见以国士期之。嘉定七年进士。调成都尉,转九陇丞。稼持论不阿,忧世甚切,及郑损为制置使,即求去。未几,改知绵谷县。制置司以总领所擅十一州会子[注]之利,请尽废之。令下,民疑,为之罢市。稼亟出私钱以给中下户。稼弟定子时为总领所主管文字,相与征其误而力救之,得存其半,公私仅济。岁大饥,有司置弗闻,稼捐橐中装,市粟以食之,全活甚众。损之入蜀也,稼同产弟了翁诵言于朝,谓必败事。损之,遂劾稼罢。
制置使赵彦呐以参议官辟之。制置司近汉中,稼言汉中荡无藩篱,宜经理仙人原以为缓急视师之地。彦呐以委稼,稼至原,缮营垒,峙刍粮,器甲,开泉源,守御之规,罔不备具。以直秘阁知沔州、利州提点刑狱兼参议官。始至,曰:“郡当兵难之后,生聚抚摩,所当尽力,去之日,誓垂橐以入剑门。”乃葺理创残,招集流散,民皆襁负来归。
北兵自凤州入,吏民率逃,议欲退保大安。稼白彦呐曰:“今日之事,有进无退;若仓皇召兵,退守内地,敌长驱而前,蜀事去矣。”彦呐曰:“吾志也。”已而竟行,留稼守沔。
沔无城,依山为阻,稼升高鼓噪,盛旗鼓为疑兵。何璘军无纪律,稼捕其纵火者三人,诛之。未几,北兵大至,璘遁。其众皆溃,遂下沔州。
先是,曹友知沔不可守,劝稼移保山寨。稼曰:“吾郡将也,城不可弃。即事不,有死而已。”且曰:“吾得死所,何憾!”及事迫,常平司属官冯元章率吏士力请稼避,稼不为动。城既陷,众拥稼出户,稼叱之不能止,兵骑四集围之,遂死焉。稼为人慷慨有大志,闻人有善,称之不容口;不善,面折无所避。推毂人士,常恐不及,视财如粪土。死之日,闻者莫不于邑流涕。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八忠义四》,有删改)
[注]会子:南宋时的一种纸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损之,遂劾稼罢衔:特指怀恨
B.器甲比:排列
C.即事不济:救济
D.常平司属官冯元章率吏士力请稼避少:稍微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稼“忧世甚切”的一组是
①出私钱以给中下户②市粟以食之③诵言于朝,谓必败事④乃葺理创残,招集流散⑤推毂人士,常恐不及⑥视财如粪土

A.①⑤⑥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稼为官,不忘百姓。在他的极力挽救下,纠正了制置司废除会子的错误,得以留存其中的一半,使公私双方勉强能够接济。
B.高稼具有远见卓识。赵彦呐征召他为参议官时,他认识到汉中空虚没有屏障,建议应该治理仙人原来作为紧急时刻视察军队的地方。
C.高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刚到沔州时,就立下誓言,当尽力去做。由于治理有方,百姓都背着婴儿前来归附他。
D.高稼对国家忠诚。守卫沔州时,有存活下来的机会,但他不放弃城池,与敌人顽强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小题,共120分)
四、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沔无城,依山为阻,稼升高鼓噪,盛旗鼓为疑兵。
(2)稼为人慷慨有大志,闻人有善,称之不容口;不善,面折无所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彧少好学,颇涉经史。武帝亲总万机,彧诣阙求试。帝异之,以为司武中士。转郑令。平齐之后,帝大赏从官,留京者不预。彧上表,于是留守并加泛级。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上嘉其婞直,赐钱十万,米百石。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百姓吁嗟,歌谣满道。乃云:‘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古人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此言各有所能也。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臣死而后已,敢不竭诚。”上善之,干子竟免。有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丧,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彧劾之。二人竟坐得罪。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彧多所矫正,上甚嘉之。又见上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因上疏谏,上览而嘉之。后以忤旨免。未几,复令视事,因谓彧曰:“无改尔心。”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
彧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诏可其奏。是岁,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上嘉之。(选自《隋书》第62卷,列传第2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母忧去职不赂者赂者丧
B.其重如此百姓之不保,为不用恩焉
C.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D.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从父妹孤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柳彧“正直”的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①甚为百僚之所敬惮②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
③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彧劾之④百僚奏请,多有烦碎
⑤奉敕治公之罪⑥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

A.③⑤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彧年少好学,涉猎广泛,跑到皇宫请求武帝对他测试,武帝很欣赏他。平定齐朝之后,武帝大赏下属官员,留守京城的官员不在其列,柳彧上表给皇帝,于是留守京城的官员一并得到好处。
B.高祖登基后,柳彧升迁到尚书虞部侍郎,因母亲去世而回家服丧。不久,起用为屯田侍郎,正好左仆射高颎的儿子弘德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彧认为:父子已经分居,儿子不能安装戟门,高颎知道后很不高兴。
C.柳彧在奏章中写道:管理百姓,必须使用有才能的人。武将上柱国和干子年龄太大,以前政绩很差,怨声载道,现在不宜担任刺史。柳彧后来因违背圣旨被免职,复职时皇帝对柳彧说:“不要改变你的禀性。”
D.当时的官员都不敢得罪右仆射杨素。杨素犯了错误被送到南台时,他还自恃尊贵,坐在柳彧坐凳上。柳彧看见了,拿着手板严肃地对杨素说:“奉皇帝命令惩处你的罪过。”并立即查问杨素的犯罪事实。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译文:
(2)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译文:
(3)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春,二月,曹操攻黎阳,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谭、尚败走,还邺。诸将欲乘胜攻之,郭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今权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操曰:“善!”五月,操还许,留其将贾信屯黎阳。
后袁尚果自将攻袁谭,大破之。谭奔平原,遣辛毗诣曹操请救。辛毗至西平见曹操,谭意,群下多以为刘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荀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之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绍宽厚得众心;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遘恶,其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操从之。
后数日,操更欲先平荆州,使谭、尚自相敝,辛毗望操色,知有变,以语郭嘉。嘉白操,操谓毗曰:“谭必可信,尚必可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今一旦求救明公,此可知也。尚见谭困不能取,此力竭也。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天亡尚之时也。以明公之威,应穷敌,击敝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天以尚与明公,明公不取伐荆州,荆州丰乐,国无亡衅。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且四方之寇,莫大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矣。”操曰:“善!”许谭。
冬,十月,操至黎阳。尚闻操渡河,乃释平原还邺。尚将吕旷、高翔叛归曹操,谭复刻将军印以假旷、翔。操知谭诈,乃为子曹整娉谭女安之,引军还。
注:①辛毗(Pí),字佐治,颍川阳翟人。辛毗先事袁谭,后归附曹操,官至卫尉。谥肃侯。②衅:征兆。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有删改。)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毗至西平见曹操,谭意致:转告
B.力专则难也图:谋取
C.谭必可信,尚必可不克:克服
D.谭复刻将军印以假旷、翔阴:暗中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一旦求救明公莫大河北
B.尚见谭困不能取明公不取伐荆州
C.绍宽厚得众心乃为子曹整娉谭女安之
D.此天亡尚之时也许谭

下列句子全部是劝说曹操攻打袁尚的理由的一组是()
① 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
② 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
③ 使谭、尚自相敝
④ 尚见谭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
⑤ 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矣
⑥ 尚将吕旷、高翔叛归曹操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曹操把袁谭、袁尚打得逃到邺城,但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议后就没有乘胜追击。
B.袁氏兄弟内讧时,曹军将领都认为此时不须进攻,只有辛毗力主要抓住机遇。
C.曹操不愿援助袁谭的原因是认为袁谭不可信任,并且对袁尚的实力心存戒备。
D.曹操通过袁谭送印的事,明白了袁谭并非真心归降,就用联姻计稳住了袁谭。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兵 革 败 于 外 谋 臣 诛 于 内 兄 弟 谗 阋 国 分 为 二连年战 伐 介 胄 生 虮 虱加 以 旱 蝗 饥 馑 并 臻 天 灾 应 于 上 人 事 困 于 下民无愚 智 皆 知 土 崩 瓦 解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

②以明公之威,应穷敌,击敝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