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之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普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解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活全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节选自《汉书·赵广汉传》)
【注释】①宿卫臣:皇上的侍卫人员。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设欲知马贾:价钱。
B.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事情:事情的真相。
C.京兆尹赵君两卿谢:告诉。
D.长安少年数人穷里空舍谋共劫人会:适逢。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广汉“精于吏职”的一项是(   )
①广汉为人强力                          ②尤善为钩钜以得事情
③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            ④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
⑤有顷,广汉将吏到家                    ⑥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⑤⑥

下列对文意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广汉为人强力,精于吏职,善于侦破各种复杂案件;执法时以情为先,可见他崇尚人治。
B.赵广汉为官,重视调查研究,体恤民情;执法时恩威并重;既取悦于朝廷又讨好百姓,推行愚民政策。
C.赵广汉勤于政务,重调查善比较,明察暗访,执法一丝不苟又善于以情理攻心,可谓精于吏职。
D.赵广汉勤劳清廉,除刁民,惩贪官,雷厉风行;执法时晓之以理,提倡儒家仁爱之道。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解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译文:                                                                      
(2)广汉跪谢曰:“幸活全郎,甚厚!”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节选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翻译划线的句子。
有人认为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浚博涉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浚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告母,邈遂之。后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高,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浚有大才,将欲其所欲,必可用也。”转车骑从事中郎,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武帝伐吴,诏浚修舟舰。浚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浚造船于蜀,其木杮蔽江下。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时朝议咸谏伐吴,浚乃上疏曰:“臣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若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帝深纳
(节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注】①荆扬,吴国的荆州和扬州。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为乡曲所称:称道
B.女指浚告母,邈遂之妻:以女嫁人
C.将欲其所欲济:救济
D.臣参访吴楚同异数:多次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浚作大船连舫②蒙冲斗舰以千数
B.①其木杮蔽江下②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C.①又画鹢首怪兽船首②不拘于时,学
D.①帝深纳②积土成山,风雨兴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浚“有奇略”的一组是()
①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②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③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④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
⑤且观时运,宜速征伐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 诚愿陛下无失事机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浚博通典籍,姿貌俊美,但不注意修养品行博取名声,后来却改变志节,专门疏通关系谋取名利,花费巨资实现自己的大志。
B.羊祜以深交知己对待王浚,羊祜的侄子羊暨却认为,王浚为人志向太高,奢侈不节,不能单独担当大事,对他应该有所抑制。
C.巴郡与吴国接壤,兵士苦于战争徭役,生了男孩多不愿养育,王浚担任巴郡太守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全救活了数千人。
D.晋武帝下诏让王浚修造舟舰,王浚造连舫大船,大船周边以木栅为城,修城楼望台,有四道门出入,船上可以驰马来往。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
(2)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
(3)若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亦去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动以朝廷为
B.①邻厚,君之薄也②众士仰慕,若水归海
C.①秦伯,与郑人盟②亮见权于柴桑,权曰
D.①吾还也②可怪也欤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B.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
C.故兵法忌之,曰“必上将军” D.首尾相接,可烧而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两句话“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交代了秦晋围郑的原因,为全文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
B.佚之狐力荐烛之武时对郑伯说的话,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C.烛之武面对大国的君主,能够不卑不亢,从容辞令,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委婉曲折,步步深入主题,句句打动对方。
D.本文主要是表现烛之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辩艺术,作为一篇论说文,却写得波澜起伏,张弛有度,紧扣读者的心弦。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知白,字用晦,沧州清池人。幼笃学,中进士第,累迁河阳节度判官。戚平奏疏,言当今‍要务,真宗异之,召试舍人院,权右正言。献《凤度箴》,出知剑州。逾年,召试中书,加直史馆,‍面赐五品服,判三司开拆司。
江南旱,与李防分路安抚。及还,管京东转运使事。周伯星见,司天以瑞奏,群臣伏阁‍称贺。知白以为人君当修德应天,而星之见伏无所系,因陈治道之。帝谓宰臣日:“知白可‍谓乃心朝廷矣。”东封,进右司谏。又言:“咸平中,河湟未平,臣尝请罢郡国所上祥瑞。今天下‍无事,灵贶并至,望以《泰山诸瑞图》置玉清昭应宫,其副藏秘阁。”
陕西饥,命按巡之。寻知邓州。会关右流佣至境,知白既发仓廪,又募民出粟以济。擢龙‍图阁待制、知审官院,再迁尚书工部郎中,使契丹。知白以朝廷制官,重内轻外,为引唐李峤议‍迁台阁典藩酃,乃自请补外,不许,遂命纠察在京刑狱,固请,知青州。还京师,求领国子监。帝曰:“知白岂倦于处剧邪?”宰臣言:“知白更践中外,未尝为身谋。”乃迁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时王钦若为相,知白论议多相失,因称疾辞位,罢为刑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知大名府。‍及钦若分南京,宰相丁谓索恶钦若,徙知白南京留守,意其报怨。既至,待钦若加厚。谓怒.‍复徙知白亳州,迁兵部。仁宗即位,进尚书右丞,为枢密副使,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会灵观使、集贤殿大学士。时进士唱第,赐《中庸篇》,中书上其本,乃命知白进读,至修身治家‍之道,必反复陈之。
知白在相位,慎名器,无毫发私。常以盛满为戒,虽显贵,其清约如寒士。然体素赢,忧畏‍日侵,在中书忽感风眩,舆归。帝亲问疾,不能语,薨。为罢上巳宴,赠太傅、中书令。礼官‍谢绛议谥文节,御史王嘉言言:“知白守道徇公,当官不挠,可谓正矣,谥文正。”王曾日:“文节,‍美谥矣。”遂不改。
(节选自《宋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还,管京东转运使事。权:权力
B.因陈治遭之要:关键
C.及钦若分南京司:主管
D.在中书忽感风眩,舆归第:府第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又募民出粟

A.
斧斤时入山林
徙知白南京留守,意报怨
B.
无忘乃父之志
知白岂倦处剧邪?
C.
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中书上其本,命知白进读
D.
单于愈益欲降之,幽武置大窖中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张知白“可谓正矣”的一组是( )
①言当今要务,真宗异之②知白以为人君当修德应天,而星之见伏无所系③知白更践‍中外,未尝为身谋④既至,待钦若加厚⑤知白在相位,慎名器,无毫发私⑥虽显贵,‍其清约如寒士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④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上周伯星出现,司天把它作为祥瑞之事向皇上上奏,大臣们也都相互庆贺,只有张知‍白认为国君应当实行德政才能符合上天的旨意,跟星象的出现没有任何关系。
B.张知白认为朝廷的官制,重视京官而轻视外官,并引用唐朝李峤的议论建议朝廷的台阁‍重臣都要兼管地方,得罪了很多人,最终被外放为青州知州。
C.张知白与王钦若的意见经常不一致,并因此被免官,宰相丁谓讨厌王钦若,就把张知白‍调任南京留守,让他报复王钦若,但他却对王钦若很优厚,让丁谓很生气。
D.张知白任宰相时,非常注意等级仪制,清廉简约如同贫寒之士,但他的身体一向虚弱,在‍中书任上生病后,皇上也亲自探问。去世时,皇上把上巳宴都停止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白既发仓廪,又募民出粟以济。
(2)遂命纠察在京刑狱,固请,知青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