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内容提要:莫泊桑的《乡村故事》讲述了农民蒂瓦施夫妇经受住了城里贵妇人出高价想收养她孩子的诱惑,而他们的邻人瓦兰夫妇却为了生计以每月100法郎的高价“卖”了自己的孩子。前者以没有卖掉孩子而自豪,得到了乡邻的赞誉,却过着贫穷的生活;后者虽然“不愁吃喝”,却不得不长期忍受邻居的冷嘲热讽。许多年过去了,被卖到城里的孩子让·瓦兰衣锦还乡。
选段:
夏洛站在自家的破屋门口看着让·瓦兰走过。
晚饭时,他对两位老人说:“你们那会儿可真蠢,居然让他们抱走了瓦兰家的孩子!”
他母亲固执地说:“我可不想卖掉自己的孩子。”
父亲沉默不语。
儿子又说:“送给这样的人家并不坏呀。”
蒂瓦施老爹含着怒气一字一顿地说:“你是不是责怪我们把你留了下来?”
年轻人粗暴地回答道:“不错,我怪你们,你们可真是呆子,像你们这样的父母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幸,你们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们。”
女人对着面前的盘子失声痛哭,她边抱怨边喝菜汤,勺里的汤洒了一半。
“累死累活地拉扯这些孩子!”
年轻人怒吼道:“我宁可不生下来也不愿像现在这样活着。刚才我看见那人时,真气极了,我对自己说:‘本应该是我。’”
他站起身:“听着,我觉得我最好走,因为我会一天到晚地埋怨你们,给你们的生活带来痛苦。你们知道,为这件事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们。”
两个老人惊呆了,一句话都说不出,老泪纵横。
他又说:“不,这样想太残忍了,我还是到别处去谋生吧。”
他打开门,一阵欢声笑语闯了进来,这是瓦兰家在为他们归来的儿子大摆宴席。
夏洛跺了跺脚,转身对他的父母吼道:“乡巴佬!”
说完他就消失在黑夜中。(6分)谈谈所选文段是如何塑造夏洛这个人物形象的。
(6分)你怎样看待蒂瓦施夫妇的做法?
简答题(选做一题)
(1)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
这番话是谁对谁说的?“你”因为什么事而说了“那些好话”? 请简述相关的情节。
(2)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全无惧色,回叱飞(张飞)曰:“汝等无义,侵我州郡!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说这话的是《三国演义》中哪位人物?他是怎么落入张飞之手的?后来张飞如何对待他的拒降?
选答第()题
简答题
(1)“痛恨高贤不再逢,临歧泣别两情浓。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诗中“泣别”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两位人物?他们分别的原因是什么?末两句写的是什么事?
(2)《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语”写道:黛玉便同了宝钗,来至蘅芜苑中。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审你。”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请简述宝钗审问黛玉的原因和结果。
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①论古之人。颂②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①尚:同“上”。② 颂:同“诵”。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尚论古之人”的意思是:又向上追论古代人物。 |
B.“是尚友也”中的“尚友”指的是追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
C.通过对如何交友的阐述,孟子提出了读书要“知人论世”的见解。 |
D.孟子以层层推进的形式阐述了自己对于交友的认识。 |
(2)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谈谈孟子对于交友的认识。
简答题。(任选一题)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断毕了,投笔于地而对张飞曰:“所废之事何在!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
这位“先生”是谁?“先生”因何到“此小县”?到“此小县”后表现如何?张飞对“先生”前后态度有何变化?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咱们素日好处,再不用说。但今日你安心留我,不在这上头。我另说出两三件事来,你果然依了我,就是你真心留我了,刀搁在脖子上,我也是不出去的了。”
说这话的是谁?话中的“出去”是指什么事?“我另说出两三件事来”具体指哪些事?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②不挟①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万 章下》)
【注】①挟:倚仗。
(1)关于“交友”,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阐述观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