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表A 重庆气候资料(29.6°N,106.5°E,海拔 260 m)

表B 武汉气候资料(30.6°N,114.1°E, 海拔 23m)

(1)对比说明重庆和武汉两地冬季气温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8分)
(2)说明西电东送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的有利影响。(6分)

谚曰“湖广熟,天下足”。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江汉平原就已成为全国商品粮棉基地,但长期以来,其农业生产常常受到不利的自然条件影响。
(3)说明江汉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4分)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列资料和洞庭湖水系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
“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大片湿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接二连三地肆虐洞庭湖两岸。1996年7月的洪水,直接损失近500亿元。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1954年能蓄水314亿立方米,1983年能蓄水187.4亿立方米,1998年只能蓄水170亿立方米。
材料二:洞庭湖水系变迁图

(1)根据材料说明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哪些生态问题?
(2)引起该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3)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下面是地图上的一段纬线,这段纬线穿过我国某地形区,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在该地区修筑铁路,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

A.缺氧和冻土问题 B.沼泽和草地问题
C.沙丘和戈壁问题 D.溶洞和暗河问题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是

A.山地畜牧业、绿洲农业 B.高寒畜牧业、河谷农业
C.河漫滩畜牧业、灌溉农业 D.农耕区畜牧业、生态农业

该地区粮食作物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B.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垦殖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该地区的农田、村镇和城市多分布在

A.青海湖和察尔汗盐区周围 B.柴达木盆地边缘的绿洲
C.公路和铁路沿线 D.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下图为“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②地形区为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渭河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关于③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D.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有关①地形区农业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B.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C.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D.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读“北半球某地区热力环流示意”,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个等压面中数值较大的是 ,理由是
(2)C、D两处气压较高的是
(3)据图判断:此时,北半球为 季(节)。
(4)仅考虑热力因素,在图中A、B、C、D间画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

读“大气的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表示 ,B表示 ,C表示 。这三者中 (填字母)为短波辐射。
(2)字母D表示大气的 作用。E表示大气的 作用,它具有 性。
(3)古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夜易形成露的原因是
(4)F作用的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很大关系,下列选项中F作用最大的是
①草地②耕地③海洋④沙地⑤冰雪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