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种“姿态”主要指
| A.先进阶级政党指导 | B.社会主义革命 |
| 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 D.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特点 |
下列诗句,可以获取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
| 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 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
| 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 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商海 |
《新唐书》卷165《权德舆传》记载,“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这从本质上说明了唐代
| A.开始注重精耕细作 | B.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
| C.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 D.广泛引种经济作物 |
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察举制
| A.其弊端日益突出 | B.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
| C.实质上是世官制的延续 | D.已发展为九品中正制 |
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这里的“工师”是
| 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 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 |
| 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 |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 |
《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
| A.人情关系 | B.伦理道德 | C.礼乐秩序 | D.法制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