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有篇文章回顾中西文化争论,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今日”是指( )
A.鸦片战争时期 | B.洋务运动时期 |
C.戊戌变法时期 |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 |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 B. | 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
C. | 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 D. |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A. | 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 B. | 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
C. | 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 D. | 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
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A. | 《诗经》 | B. | 《老子》 |
C. | 《庄子》 | D. | 《离骚》 |
下表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国家类型 时间 |
高收入国家 |
中等收入国家 |
中低收入国家 |
低收入国家 |
1980年 |
38% |
43% |
42% |
30% |
1996年 |
40% |
52% |
52% |
42% |
A. |
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 |
B. |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
C. |
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 |
D. |
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
如果要给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A. |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
B. | 从欧共体到欧盟 |
C. | 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 |
D. | 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