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日寇挺进缅甸北部。应英美军队的要求,中国政府派出以戴安澜将军为先锋的“中国远征军”赴缅协同作战。下列对该事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 B.远征军的抗战闪耀着国际主义精神 |
| C.对抗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 D.展现了中国军队的豪迈正气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
|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
|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
|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
下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 A.人寿年丰 | B.祈盼丰收 |
| C.庄稼收获 | D.祭祀谷神 |
表2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该表反映了
| 时间 |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
|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
宝钞23、银1、布1 |
|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
|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
银52、稻谷1 |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
|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
|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
|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
|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 |
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
|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
|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
| D.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