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一”。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 |
| 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 |
在上海,钢铁、猪鬃、桐油、棉花、生丝等物资在市区移动须经批准;3码(1码=0.9144米)以上的丝绵毛织物、0.5千克以上的糖或盐,由上海外运须经许可;2千克以上的米面、5千克以上的豆类、20个以上的蛋由外地运入上海也须经许可。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 C.解放战争时期 | D.三大改造时期 |
1913年张謇在《实业政见宣言书》中说:“謇对于实业上抱持一种主义,谓为棉铁主义。……为捍卫图存计,若推广植棉地、纺织厂是;又惟有开发极大之富源,以驰逐于世界之市场。若开放铁矿、扩张制铁厂是”。张謇提出“棉铁主义”的目的是
①挽救民族危机②振兴民族产业③建立完整工业体系④抢占国际市场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世纪末,李鸿章为慈禧太后在德国订制了宫廷专列,慈禧害怕火车汽笛声破坏京城“气脉”,不用蒸汽机做牵引动力,而以内监“贯绳曳之”。这反映了
| A.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近代经济的发展 |
| B.洋务运动无法推动社会进步 |
| C.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必要环节 |
| D.政府阻挠是中国近代铁路事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
19世纪,民族资本家祝大椿创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让一部之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祝大椿这样做的原因是
| A.壮大企业规模,吸引外国注资 | B.顺应世界潮流,采取股份经营 |
| C.引进外国技术,实行产业更新 | D.抵制官府倾轧,依赖外国特权 |
晚清户部给予一个近代企业的评价是:“谋深虑远,实为经国宏谟,固为收江海之利,以与洋商争衡,转贫为富,转弱为强之机,尽在此举”。这一企业属于
| A.洋务派的军事工业 | B.洋务派的民用工业 |
|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 D.官僚资本主义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