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打敌人”。这首旋律优美、脍炙人口的歌曲描述的历史发生在
|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系统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这些文章不包括
| A.《〈共产党人〉发刊词》 |
|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 C.《新民主主义论》 |
|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的壮举。中央红军摆脱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胜利的事件是
| A.巧渡金沙江 | B.四渡赤水 | C.遵义会议 | D.会宁会师 |
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
| 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C.要为工农 业恢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
| D.要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改变世界”从而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第一人是
| A.恩格斯 | B.列宁 | C.毛泽东 | D.邓小平 |
唯物史观是恩格斯所肯定的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系统地阐明唯物史观的著作是
| A.《神圣家族》 |
| B.《德意志意识形态》 |
| C.《共产党宣言》 |
| D.《资本论》第一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