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基础知识填空:
(1)该细胞与蓝藻细胞的根本区别是该细胞 。
(2)能使蛋白质产生紫色反应的是 试剂,脂肪可以被 染液染成红色。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需要对口腔上皮细胞使用 染液进行染色。
(3)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几种多肽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如下,请回答问题:
化 合 物 |
多肽化合物 |
蛋白质 |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⑩ |
|
催产素 |
牛加压素 |
血管舒缓素 |
舒张素 |
促黑色素细胞激素 |
甲状腺激素 |
肌蛋白 |
胰岛素 |
抗体 |
血红蛋白 |
|
氨基酸数 |
9 |
9 |
9 |
10 |
13 |
22 |
223 |
51 |
660 |
574 |
表中①②③的氨基酸数目虽相同,但其生理作用彼此不同,这是因为
。表中蛋白质⑥具有 作用,蛋白质⑨具有 作用。
(4)内质网的功能有: 。
(5)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的功能有: 。
(6)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主要是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 越多,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 。
两位同学用下面两套装置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装置均放在适宜环境中培养8~10h,两组装置中的石灰水都变混浊。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两组装置的石灰水混浊程度,装置1▲(高于、低于)装置2,产生酒精较多的是▲(装置1、装置2)。
(2)装置1中进入锥形瓶A的空气要经过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原因是
▲。
(3)装置2中锥形瓶D装配好后,立即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这样的做法是否正确,请分析原因▲。
(4)引起两组实验结果差异的外界因素是▲。
(5)一段时间后装置2中发生作用的总反应式为▲。
图甲、乙分别为人体内局部组织结构及其生理活动示意图,据图回答:
(1)健康人在饥饿时,图甲中的胰岛细胞分泌的▲通过血液作用于受体肝细胞,促使肝细胞中▲,从而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仍保持相对稳定。
(2)肝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其细胞膜上的▲与细胞内外的信息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
(3)图乙中的抗体是▲细胞产生的,该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
下图是某遗传病的系谱图(受基因A、a控制),据图回答:
(1)该病是由▲性基因控制的。
(2)假如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Ⅰ2的基因型为▲,Ⅱ4与Ⅰ1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3)假如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Ⅱ4与Ⅱ3婚配后代是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在某校红绿色盲的调查中,统计得知学生中基因型比率为:XBXB : XBXb : XbXb: XBY : XbY =" 45%" : 4% : 1% : 44% : 6%,则Xb的基因频率为▲。
(4)研究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及其遗传方式时,正确的方法是▲。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下面是某生物器官中细胞分裂的三个示意图及某种分裂方式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能进行上述细胞分裂的器官名称是 ▲。
(2)该生物体细胞中一般含有 ▲条染色体。
(3)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能体现孟德尔遗传规律本质的细胞是 ▲;与图D所示曲线变化的细胞分裂方式相对应的细胞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
(4)在答题纸的坐标图上画出细胞A所进行分裂方式的一个周期DNA变化曲线。▲
下图A、B分别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在其上发生的反应;图C为细胞中2种细胞器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a~f为气体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A所示反应为▲的▲阶段。
(2)根据图B所示反应,图B所示的膜是图C中▲(填“甲”或“乙”)的膜,膜上所示过程能够释放▲(填“大量”或“少量”)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需要。
(3)图C中可表示氧气的是▲(填字母)。
(4)在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