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科学研究中,往往要把一个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子课题来分别进行研究。在“观察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中,某小组同学选用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丁酸(IBA)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生理状况相同的相同植物的三组带芽的枝条甲、乙、丙,每组10支
②将甲、乙、丙组枝条的下端分别浸泡在下表所示的溶液中,相同时间后,扦插在潮湿的沙土中,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枝条
甲组
乙组
丙组
溶液
5×10-5g/mL的IBA溶液
5×10-1g/mL的IBA溶液
清水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甲、乙、丙组枝条的生根情况,统计每组枝条的平均生根数量,绘制得坐标如下。据图回答:

(1)你认为他们的子课题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是____  ___组枝条生根最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组枝条生根最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回答下列关于微生物的问题。
营养缺陷型是指野生型菌株由于基因突变,致使细胞合成途径出现某些缺陷,丧失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如氨基酸、维生素、碱基等的合成能力出现缺陷,必须在基本培养基(野生型菌株最低营养要求)中添加缺陷的营养物质(补充培养基)才能正常生长的一类突变株。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一些营养物质,可以满足该微生物的各种营养缺陷型生长的培养基称为完全培养基。营养缺陷型在基础理论研究和生产应用中有广泛作用。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可用于淘汰野生型菌株。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一般通过四个环节,即诱变、淘汰野生型、检出和鉴定营养缺陷型。
1.取新活化枯草芽孢杆菌制备菌悬液,再用紫外线照射处理。下列关于将诱变后存活的个体培养,淘汰野生型菌株的做法和原理,正确的是(多选)
培养在含有青霉素的基本培养基中,淘汰野生型菌株,保留缺陷型菌株
培养在含有青霉素的补充培养基中,淘汰野生型菌株,保留缺陷型菌株
完全培养基中青霉素可以杀死野生型菌株,缺陷型菌株得以生存
补充培养基中缺陷型菌株可以生存,野生型菌株不能生存
基本培养基中野生型可以生长繁殖,青霉素将其杀死
基本培养基中缺陷型不可以生长繁殖,青霉素不能将其杀死
2.在培养皿倒上一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待冷凝后加上一层含菌的基本培养基,其后再浇上一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经培养后出现菌落,在皿底将菌落标记为A1、A2…,然后在其上再倒一薄层完全培养基,再培养,出现新的菌落,在皿底标记为B1、B2…,则A菌落与B菌落分别较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野生型/突变型)。
3.将待测菌落处理后涂布于某培养基平板上培养,用灭菌牙签逐个挑取待测菌,先后点接于A培养基和B培养基平板上。前后位置及号码相对应。培养后观察。见图一。为检出营养缺陷型,A、B培养基应分别为__________培养基、__________培养基。菌落()为营养缺陷型。

4.为鉴定上步检出的营养缺陷型是哪种营养缺陷型,将待测菌种悬液涂于图二含有基本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培养皿背面划线标注C、D、E三区。C、D、E为三滤纸片,分别浸有氨基酸混合液、维生素混合液和碱基混合液。培养后观察。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是该营养缺陷型。图二培养基也可称为_________培养基。
5.如检测菌为碱基类营养缺陷型,要进一步鉴定是哪种碱基营养缺陷型,可同图二方法加浸该营养物质的滤纸片,如加浸________________的滤纸片。

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给易感人群接种抗原,另一种是注射抗体。下图显示了在第0天分别使用上述方法处理后的结果。请据图回答:

1.当被狗咬伤时,为预防狂犬病,主要的方法为接种疫苗和使用抗狂犬病血清。两者分别对应图中的()。
2.一般被咬伤者于当天注射疫苗,同时用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浸润咬伤局部和肌肉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其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___。请据图分析为什么在当天注射疫苗的同时还要注射抗狂犬病血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疫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还要每隔几天重复注射疫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种免疫方法,免疫力保持更长久的是(),这种差异主要与体内的细胞有关。

真核细胞的胞质中由膜围成的小管、小泡和扁囊组成的系统称为内膜系统,各种内膜之间可以通过出芽和融合的方式进行交流。

1.小泡D与C、E的关系及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有溶酶体酶的小泡是(),它除了具有图中所示功能外,还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3.H中的物质在信号分子作用于()______________后调节其释放。机体中的信号分子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类。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都属于内膜系统
高尔基体对合成物质进行修饰和改造并包装
有的分泌物释放到质膜外不受信号分子调控
质膜可以内陷形成小泡向细胞内侧移动

图A、图B的细胞外物质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据图回答下列关于细胞吸收外界物质的问题。

1.图A显示的物质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影响其物质转运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B中m点开始,运输速率不再增加,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比较图A与图B,在物质转运上,两者存在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
3. 图C、图D中,可表示K+进入成熟红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对图D中p点作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图A~图D,可表示被动转运的是()(多选)。
5. 神经细胞转运Na+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1)某同学尝试探究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材料有叶龄相当的蚕豆叶片数片、不同浓度(2%、10%、20%)的NaHCO3溶液、烧杯、钻孔器、玻璃注射器等。在本探究实验中,自变量是,因变量是。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根据实验原理、仪器和方法,请你设计一张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2)两溶液浓度比较时,浓度大的称为高渗溶液。如果用B表示原生质层的长度,用A表示细胞的长度,请你自建坐标系,画出将某成熟的植物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高渗溶液中,B/A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3)为验证2,4-D对插枝生根的促进作用,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剪取同一迎春花植株上长势相同、部位相近、长度相同、有3个芽的健壮枝条20根,作为插枝,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甲组每根插枝上都保留3个芽,乙组插枝上的芽全部去除;
③将甲组插枝的下端插入适量蒸馏水中,乙组插枝的下端插入等量适宜浓度的2,4-D溶液中。两组均置于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培养;
④每天观察、记录插枝上芽的数目。
每组不选1根而选10根插枝的目的是
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两项不合理之处。
实验设计改正后,甲组起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