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时期,在一条大河的南岸的大块农田中发生某种甲虫的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农田里喷洒某种杀虫剂R,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这种甲虫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掘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 。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这种抗药性的变异是可以 的,通过一代代的积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强了,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 作用,这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 实现的,农药对害虫所起作用的实质就是定向地改变害虫种群中的 向更易产生抗药性的方向演化。
(3)如果A到D都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 。
(4)若在这条大河的北岸也发现了与南岸的甲虫外形很相似的甲虫种群,将两岸甲虫放在一起饲养,发现这两个种群的甲虫可以交配并产生小甲虫,但小甲虫不育,这说明两个种群之间存在 隔离。
(5)大河南岸的马铃薯地和玉米地里分别都有这种甲虫种群,经检测发现它们的基因型共有5种,这反应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下图。
(1)请从下列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中找出与图像③④对应的是:③________;④________。
A.目镜10× 物镜10× |
B.目镜10× 物镜20× |
C.目镜10× 物镜4× |
D.目镜10× 物镜40× |
(2)视野最暗的图像是________(填序号),图像太暗则应调节________和________。
(3)选择组合A,目镜10×,物镜10×,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________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________(填“长度”、“面积”、“体积”)。
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属于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判断的主要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细胞的差异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的是________。
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结合下面关于溶酶体(一类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单层膜的囊状细胞器)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细胞器a;e是由膜包裹着衰老细胞器d的小泡,而e的膜来源于细胞器c。由图示可判断:a是,c是,d是。
(2)细胞器a、b、c、d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
(3)细胞器膜、和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可以模拟生物膜的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下图表示小麦开花数天后测定种子中主要物质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成熟种子中主要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
(2)检测还原糖的试剂是________,可溶性还原糖的多少可通过______________来判断。
(3)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胚乳里蔗糖与可溶性还原糖含量比较,两者的变化趋势_______。
(4)种子成熟时,淀粉形成与一种磷酸化酶的活性有密切关系,为验证磷酸化酶是否是蛋白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试管加入___________,对照组试管中加入2 mL豆浆,然后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如果均出现________现象,则证明磷酸化酶是蛋白质。
⑸在河北省小麦进入寒冷的冬季,体内结合水含量, 抗寒能力。播种等量的小麦种子和花生种子,种子需要浅播,因为该种子中化合物含量多,该化合物元素组成特点是
甲图代表自然界中处于不同分类地位的6种体现生命现象的单位。图中Ⅰ、Ⅱ、Ⅲ、Ⅳ绘出了各自区分其他生物的标志结构,乙图代表细胞核。请据图回答:
⑴Ⅰ、Ⅱ、Ⅲ、Ⅳ共有的细胞器是(填名称)。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Ⅲ可以判断为细胞,因为它同时具有(填序号)。
⑵结构④的主要功能是。
⑶Ⅰ-Ⅵ类中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是,生物一定营寄生生活。
⑷Ⅰ-Ⅵ类中具有乙图所示结构(写代号),乙图中③是,其作用是。②是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细胞核是库,是细胞 __________的控制中心。
⑸绘制的甲乙图属于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