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的装片时,为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 )
A.目镜5×物镜10× | B.目镜10×物镜15× |
C.目镜5×物镜40× | D.目镜10×物镜40× |
假设图中两个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都和一个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e、f、g七个空白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A.f>a=b=d=e>g>c
B.a=f>d=e>b=g>c
C.c>a=f>d=e>b=g
D.c>f=d>a=b>e=g
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物脱落 |
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 |
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
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 |
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 |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
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 |
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
在一阴湿草丛中,生活着蚂蚁.蜘蛛.蚯蚓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
A.生态系统 | B.生物群落 |
C.种群 | D.食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