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 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只恨害汉人的满洲人……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从驱除满洲人那一面来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专制政体那一面来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思想上的西方化。
(2)在近现代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也是起伏不定,可以简单概括为两次被利用、两次受到冲击。试指出哪两次被利用。
(3)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作者“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4)依据材料二、三,指出三民主义的主要含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进程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考查一位或许过分敏感的德国人所说的“每年都有几近荒诞不经的新颖事物出现”的这个“卓越不凡的国家”,而来访问乔治四世(1820年即位)治下的英国的外国人,发现自1821年第一艘轮船在多佛尔和加来之间开始航行以来,行旅往来已经舒适得多了。“即令遇到逆风,”只要风力不太强的话,渡海现在只需要三、四小时。……——《现代英国经济史》
请回答:
(1)列举“荒诞不经的新颖事物”2例。
(2)在“德国人”眼里,当时的英国是个“卓越不凡的国家”,请对上述现象出现的历史原因作出解释。
材料二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他首先利用一辆机车把数辆煤车从矿井拉到泰恩河。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38年,英国已拥有500哩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00哩铁路。——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招”;火车飞行,“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偈议。
材料四 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建设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铁路的修筑权。
材料五 经过一段时间,工业化先在印度,然后在日本,最后在中国,都得到亚洲人和西方人的强劲推动,尽管这种推动在东南亚来得较迟。同技术进步至少同样重要的是引进了19世纪西方式商业和工业组织机构,如银行和合股公司,它们改变了亚洲的面貌并最终促进了殖民主义的覆灭。更重要的是亚洲人民族身份意识的觉醒,这使他们与殖民地征服者对立起来。过去的亚洲大帝国和其他国家,在文化和官僚政治结构上是与现代欧洲民族国家不同的,但亚洲人明智地看到,欧洲国家强大力量之源正是他们所缺乏的统一和干劲,而他们若想再次成为他们自己国家的主人,就必须具备这样的统一和干劲。——摘自罗兹·墨菲《亚洲史》(第四版)
请回答:
(3)依据材料二,分析1830年到1870年间英国铁路运输业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
(4)根据材料三和四,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如何理解材料五中“它们改变了亚洲的面貌并最终促进了殖民主义的覆灭”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的人来说,我才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的自由。”
——摘编自[英]布伦达·拉尔夫·刘易斯《君主制的历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查理一世所宣扬的观点,指出当时英国政治面临的焦点问题。
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
材料三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四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摘自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据材料,概括说明了哪些问题。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
1901~1911年 |
||
数量(家) |
资本额(万元) |
|
纺织业 |
82 |
1332.1 |
缫丝业 |
70 |
556.9 |
面粉业 |
53 |
786.8 |
火柴业 |
28 |
130 |
水电业 |
60 |
3813.8 |
机器业 |
20 |
352.1 |
矿冶业 |
73 |
2272.9 |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