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先后通过宪法修正案,调整、充实1982年宪法的内容,使这部国家根本大法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情况”,这说明中国
| A.现代化发展使宪法逐步完善 | B.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框架 |
| C.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 D.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其实质是()
| A.构建理学思想体系 |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
| C.强调“理”是万物之源 | D.反对民主启蒙思想 |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的主要原因是()
①佛教盛行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③社会动荡④人们不能接受“理学”观念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儒家思想长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
| A.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 |
| 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
| C.儒家思想被广泛传播 |
| D.儒学成为士人走上仕途的必经之路 |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
| 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 |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
董仲舒倡导的儒学的核心是①民贵君轻②天人感应③心外无物④君权神授()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