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时,日本国内知识界的一般看法是“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起的战争,然而寻其真因却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即“文明和野蛮之战”,“吾人的目的是为惊醒支那,论定朝鲜战争是义战”。这些观点的本质是( )
A.认定战争是推动文明的根源 | B.坚持认为战争可超越国家利益 |
C.以狭隘地区观总结战争性质 | D.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视角主观化 |
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一书中提及“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方式不同 | B.宗教信仰不同 |
C.生活习俗不同 | D.历史传统不同 |
“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主要在于
A.是全体雅典人的民主 | B.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
C.能充分调动雅典人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 D.有利于实现民主 |
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这一现象说明汉初
A.减轻刑罚,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
B.依法治国,尊重百姓 |
C.国力强盛,不与民计较 |
D.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仁政 |
台湾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政治结构出现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A.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
C.从民主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 D.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
中国的道教被国外部分学者称誉为“世界上唯一不强烈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以下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指南针的发明 | B.纸的发明 |
C.火药的发明 |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