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时,日本国内知识界的一般看法是“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起的战争,然而寻其真因却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即“文明和野蛮之战”,“吾人的目的是为惊醒支那,论定朝鲜战争是义战”。这些观点的本质是( )
| A.认定战争是推动文明的根源 | B.坚持认为战争可超越国家利益 |
| C.以狭隘地区观总结战争性质 | D.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视角主观化 |
《明史.魏忠贤传》记载:“有四人夜饮密室,一人酒酣,漫骂忠贤,其三人噤不敢出声。骂未迄,番人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碎骂者,而劳三人金。三人者魂散不敢动。”该材料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 )
| A.明代宦官专权严重 |
| B.明代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达到空前的地步 |
| C.明代刑法严酷到骇人的地步 |
| D.明代厂卫特务的权力极大 |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比如1901年为辛丑年,1911年为辛亥年,1951年为辛卯年。请问在辛亥革命诞辰100周年即2011年的时候,天干地支相配应为 ()
| A.辛亥 | B.甲子 | C.辛丑 | D.辛卯 |
从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及其实践结果中,我们可以体会出:( )
①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进步性
②当时以华盛顿为代表的一批美国政治家们高超的政治智慧
③宪法虽然存在局限性,但它适应了美国实际,历史的进步性是主要的
④宪法首次证明了联邦制是普遍适合所有国家的进步的政治体制。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图1、2所示地点分别是两个重要权力机构的办公地点。在18世纪中叶,( ) 
①二者的权力都来自于皇帝,向皇帝负责
②二者都是在与王(皇)权的斗争中形成的
③前者的权力是皇帝授予的,后者则由人民选出,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④前者是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标志,后者是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如果让你沿着下图中的史实续写历史,那么正确的史实应该包括 ()
①“临朝不理政”的君主出现了
②资产阶级包揽了帝国中的全部军政要职
③政府各部门独立平等、相互制约
④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代议制诞生了
⑤德国迈入了资本主义门槛
| A.①②④⑤ | B.②③④ |
| C.③⑤ | D.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