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1)在a、b、c、d、e这五个点中,把烛焰放在
①_____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②_______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
③ 、 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 ④ 、 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2)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哪一个?[ ]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
(1)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目的是 。由图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 。如果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将 。
(2)在辨析图乙小明、小华的观点,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为什么设计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而不设计探究推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理由是 。
有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木块,将其放在水中时,浮在水面上,用以下两种方案测量该木块的密度。
方案一:
(1)用天平测小木块的质量:测质量前,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则平衡螺母应向 (左 右)移动,平衡后测得小木块的质量为 ;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体积为 ;
(3)用细针将小木块浸没水中,读出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为 ,则木块的密度表达式 。
方案二: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体积为 ,如图所示;
(2)用一个体积为 的铁块和小木块拴在一起浸没水中,读出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为 ;
(3)从量筒中取出铁块,小木块漂浮水面,读出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为 ,则木块的密度 。
对比以上两种方案,误差比较小的是 ,理由: 。
如图所示,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为了显示重力势能的大小,甲用橡皮泥代替沙子,乙用海绵代替沙子,你认为更合适是 (甲 乙)的方法,理由是 。
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保持电源电压和电阻箱 的阻值不变,移动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 ,测得电流、电压如表1所示;然后将滑片移到适当位置保持不变,仅改变电阻箱 的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如表2所示。
表1
次数 |
|
|
① |
1.0 |
0.20 |
② |
1.5 |
0.30 |
③ |
2.0 |
0.40 |
表2
次数 |
|
|
① |
3.0 |
0.50 |
② |
6.0 |
0.33 |
③ |
9.0 |
0.25 |
(1)根据表1中的数据,你得出什么结论?求出 的阻值。
(2)分析表2中的数据,指出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3)请利用表2中的数据求电源电压。
小明用两节干电池测小灯泡的功率,电路如图甲所示,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 2A"。
(1)在图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最 (左/右)端。
(3)当电压表的示数达到2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A,此时,灯泡的功率为 W,为使灯泡正常发光,应将滑片向 (左/右)移动。
(4)当电压表示数达到2.5V时,无论怎么调节变阻器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示数变大。为了用该灯泡继续完成实验,你的做法是 。
(5)解决了(4)中问题后,测出电压略大于2.5V时的灯泡功率。为比较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功率关系, (需要/不需要)重新测量前两次实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