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并划分势力范围,直接控制清政府,操纵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同时控制中国的海关,垄断中国的内外交通和对外贸易……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他们还以办学、建教堂、发行报纸、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文化侵略。这样,帝国主义就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成为近代中国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何沁、罗正楷主编《中国革命史》
请回答: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
(2)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对中国危害较为严重的有哪三次?其中,什么战争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为挽救民族危亡,近代中国农民阶级采取了哪些重大政治行动?
(4)从近代中国社会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认识到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之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中华民族复兴之基,改革开放找到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重大的历史事件。总会让人从中获得启示,并汲取前进的力量。
请阅读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会议上讲话》
材料三: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电视片《复兴之路》解放词
材料四:辛亥革命和我们党的诞生这两大历史事件,展开了一幅中国人民百年来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壮丽画卷,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刘新如《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归纳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起止的标志性事件。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人民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中国共产党哪次重要会议为开端?中国开始“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主要得益于什么政策?
(4)依据以上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读读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英国家政体比较
美国 |
英国 |
||
政体 |
总统制共和制 |
君主立宪制 |
|
国 家 元 首 |
名称 |
总统 |
国王 |
产生方式 |
① |
世袭 |
|
任职 |
任期制 |
② |
|
权限 |
③ |
无实权 |
|
政 府 |
首脑名称 |
总统 |
首相 |
产生方式 |
总统任命 |
④ |
材料二: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军官均有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所以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
请回答:
(1)请填充材料一中的①②③④分的内容。
(2)依据材料二你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受到资产阶级影响”“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和“军事专制”;由此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什么样的政治特点?
(3)依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趋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国之所以强者,政也,主所以尊者,权也”“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欲为其国,必伐其聚(打击结党拉派,聚议朝政者)”——《韩非子》
材料二建立任何一类制度的唯一办法……是成立一个君主政府,因为那里的人民的道德如此彻底败坏,以致法律无力去约束他们,这就有必要由一位皇族去建立具有完全的与绝对的某种最高权利,这个最高权力像野马口中带上‘口嚼’,才可以羁勒住它那过分的野心和严重的道德败坏……必须理解: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的君主,不能够实践那些被认为是好人应作的所有事情,因为他要保持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遂,违反神道。——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材料三马克思曾经肯定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及其后一些近代思想家在国家观上摆脱神学的束缚说,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都是从理性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潘汉典《君主论》译序
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处在什么样的时代,材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2)材料二的作者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当时的欧洲正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样的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的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马克思认为马基雅维利的思想的最大的进步意义在哪?这一进步思想韩非子具备吗?请举一列说明?
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材料一早在16世纪,人们已经懂得使用木轨,来减少车子的阻力和颠簸。18世纪,英国矿山和冶铁工厂的运输中已经普遍采用了木板轨道。但木板承重力差,易被轧坏,木材的损耗极大。后来,人们在木板外面包上铁皮,以延长轨道的使用寿命。18世纪中期,人们又开始采用铁轮和用生铁铸成的凸缘铁轨,后又改为平铁轨,并使车轮带凸缘,以克服易于脱轨的缺点。1770年,一名法国人发明了一辆蒸汽机车,但仍有很多缺陷。1803年,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设计了一辆蒸汽机车,这辆机车重25吨,时速4英里 (1英里等于1.6093千米),但由于车轮和轨道平滑,行驶中特别是上坡时容易脱轨。1813年,乔治·史蒂芬孙攻克了许多难关,设计出了性能良好的实用铁轨机车。1825年,英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从此,交通运输进入了铁路时代。
材料二 1835年底,德意志才建造了第一条很短的铁路(不到6公里),但是,1860年它的铁路总长度已经达到7180英里。有学者认为,那里稠密的铁路网“在小邦分治主义偏见的长城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材料三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回答:(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英国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修建铁路的国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路对当时德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清统治者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4)根据保路运动发生的原因,分析20世纪初国人对建设铁路认识的转变。
“自由”作为一种政治理念,其内涵总是在不断受到挑战,自由的历史始终是一个充满了辩论、分歧和斗争的故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美国革命是以自由的名义进行的。美国的《独立宣言》写道:“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材料中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基本思想观点?《独立宣言》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2)1864年,林肯说:“我们(指内战双方)都宣称为自由而战,但在使用同一词时,我们所指的却不是同一件事。”对于北部来说,自由是“每个人”能够享有“他的劳动成果”;对于南部白人来说,自由意味着做主人的权威和地位一一即拥有“任意处置他人及其劳动成果”的权力。——埃里克·方纳的《美国自由的故事》
美国内战期间,交战双方对“自由”的理解各是什么?双方分歧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图中的《解放宣言》,对整个战局产生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