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校团委组织学生开展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提供了《闽南日报》的两则新闻:
新闻一: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强烈地震发生后,汉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羌族……救援队、解放军、武警官兵、医生、志愿者、僧侣……所有人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一起,所有人的心都紧紧的连在一起,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合力抗灾的动人之歌
新闻二:2010年4月18日,漳州武警支队的官兵牵手漳州一中39名藏族学生,开展了“心系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同胞”的活动,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
请你来共同参与:
(1)请说说新闻一划线部分表明了什么样的新型民族关系?
(2)请为玉树灾区学生发一条鼓励性的短信。
(3)结合新闻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能为维护民族团结履行哪些责任和义务?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维护民族团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5年2月27日,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揭晓。他们的行为事迹深深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他们是: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好心人“炎黄”:张纪清,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麻风病医生:肖卿福,矢志报国赤子情怀:师昌绪....命运虽然曲折,但是,我们不仅要去战胜它去战胜自己,还要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样我才会活的有价值有意义!
(1)结合材料,请你谈谈201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行为有哪些共同点。
(2)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为社会作贡献?

【依宪治国依法治国】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十八届四中全会此前也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行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2014年11月,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宪法教育体系建设,形成宪法教育的长效机制。
上述材料集中说明了什么?请你谈一谈国家为什么要这么做?

材料一:“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评选”于2015年2月27日揭晓,已故“两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组委会授予他的颁奖词是: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
材料二:“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做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师昌绪最常说的这句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凝聚着一位饱经沧桑的老知识分子大半个世纪以来投身科学事业,矢志报国的赤子情怀。
(1)我们要学习师昌绪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如何才能承担起报国的责任。
(2)请谈谈在青少年这个阶段,你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初中生丁某,学习不努力,经常违反学校纪律;他瞧不起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就会对同学大打出手,甚至还有吸烟、小偷小摸的行为。父母、老师多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但他仍我行我素。在学校开展的“争做美德少年”系列教育活动中,他懂得了很多道理,开始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逐步成为老师和同学们喜欢的好少年。
你认为丁某会懂得哪些道理,促成了他的转变?

【回首成长历程,感受各方关爱】
转眼间,我们就要告别丰富多彩的初中生活了。回首三年的成长历程,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丝丝关爱。
请列举各方面为你健康成长采取的措施。(6分。每方面列举1点即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