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测量液体折射率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一个圆盘上,过其圆心O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BC、EF。在半径OA上,垂直盘面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并保持P1、P2位置不变,每次测量时让圆盘的下半部分竖直进入液体中,而且总使夜面与直径BC相平,EF作为界面的法线,而后在图中右上方区域观察P1、P2的像,并在圆周上插上大头针P3,使P3正好挡住P1、P2的像。同学们通过计算,预先在圆周EC部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这样只要根据P3所插的位置,就可以直接读出液体折射率的值。
(1)在用此仪器测量液体的折射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4分)
A.大头针P3插在M位置时液体的折射率值大于插在N位置时液体的折射率值
B.大头针P3插在M位置时液体的折射率值小于插在N位置时液体的折射率值
C.对于任何液体,在KC之间都能观察到大头针P1、P2的像
D.可能有一种液体,在KC之间观察不到大头针P1、P2的像
(2)若AOF=30°,OP3与OC的夹角为30°,则液体的折射率为 。(4分)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
(1)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材; |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上; |
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
D.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同时接通电源开关打出一条纸带; |
E. 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
F. 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或者操作不当的步骤是(填字母)。
(2)实验小组选出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其中O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A、B、C为三个计数点,在计数点A和B、B和C之间还各有一个点,测得h1=12.01cm,h2=20.20cm,h3=27.86cm.打点计时器通以50Hz的交流电.根据以上数据算出:当打点计时器打到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J;此时重锤的动能比开始下落时增加
了J,(重锤质量为m kg,答案中的数据均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如图是多用表的刻度盘,当选用量程为50mA的电流档测量电流时,表针指于图示位置,则所测电流为_____mA;若选用倍率为“×100”的电阻档测电阻时,表针也指示在图示同一位置,则所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Ω。如果要用此多用表测量一个约2.0×104Ω的电阻,为了使测量比较精确,应选的欧姆档是_________(选填“×10”、“×100”或“×1K”)。换档结束后,实验操作上首先要进行的步骤是____________。
(2)该同学采用如右图乙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现备有下列器材供选用:
A.量程是0~0.6A,内阻是0.5Ω的电流表 |
B.量程是0~3A,内阻是0.1Ω的电流表 |
C.量程是0~3V,内阻是6kΩ的电压表 |
D.量程是0~15V,内阻是30kΩ的电压表 |
E.阻值为0~1kΩ,额定电流为0.5A的滑动变阻器
F.阻值为0~10Ω,额定电流为2A的滑动变阻器
G.蓄电池(6V内阻不计)
H.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①.为使测量结果尽量准确,电流表应选用,电压表应选用,滑动变阻器应选用.(只填字母代号)
②.在实验过程中,开关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最__________端。(填“左”或“右”)
③.该同学描绘出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示意图如图丙所示,则小电珠的电阻随工作电压的增大而_____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在探究规格为“6V,3W”的小电珠L。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了9V的电压源和量程为3V、内阻为5k,电压表,出于安全考虑,要将其改装成量程为9V的电压表,则在改装时应将电阻R=k
与量程为3v的电压表连接.
(2)选用量程为0.6A,内阻约为4的电流表和量程为9V的电压表连接在电路中测小电珠的电压和电流.实验中要使系统误差尽量小,且电表示数变化范围尽量大,你认为以下实验电路应选____(填写相应的字母)
某型号多用电表的欧姆表盘中间数值约为15,现用该表的欧姆档测量阻值约为270k的电阻.在多用电表中S为选择开关,p为欧姆档调零旋钮,以下给出的最可能的实验操作步骤,把你认为正确步骤前的字母按照合理的顺序填写在横线上.____
A.将两表笔短接,调节P使指针对准刻度盘上欧姆档的0刻度 |
B.将两表笔分别连接到被测电阻的两端,读出Rx的阻值后,断开两表笔 |
C.旋转S使其尖端对准欧姆档×100 |
D.旋转S使其尖端对准欧姆档×1k |
E.旋转S使其尖端对准欧姆档×l0k
F.旋转S使其尖端对准交流500V档,并拔出两表笔
某同学探究恒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方案如图所示,长木板放于水平桌面,用钩码的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误差,实验中要
采取的两项措施是: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