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将一定量铁粒放入某浓度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1)为探究溶液X中铁元素的价态,设计如下实验:
药品和仪器:0.1mol·L-1KSCN溶液、0.1mol·L-1KI溶液、0.2mol·L-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水、试管和滴管。
请根据实验设计,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现象与结论
离子方程式
第1步
取2~3mL溶液装于试管,向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
 
 
第2步
 
若溶液紫色褪去,则溶液
含有Fe2+;若无明显变化,
则不含Fe2+
 

(2)为探究气体Y的组成,将盛有10mLY的量筒倒立在水槽中,待液面稳定后,再通入相同条件下3mLO2,充分反应后,量筒内完全充满溶液。则气体Y的成分及体积分别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2)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3)加入0.10 mol MnO2粉末于50 mL 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
① 写出H2O2在MnO2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计算H2O2的初始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请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某研究小组将V1 mL 1.0 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小组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填“高于”、 “低于”或“等于”)22 ℃.
(2)由题干及图形可知,V1︰V2=时,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此反应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应为mol/L。
(3)实验时将酸碱在简易量热计中混合,并用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经有关计算
知此反应共放出Q kJ的热量,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一般的易拉罐主要为铝合金,其中以铝铁合金和铝镁合金最为常见。本次实验选取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雪碧汽水易拉罐作为探究的对象。
提出假设: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和铁。
探究过程及现象:
1.配制6 mol/L氢氧化钠溶液和6 mol/L的盐酸。
2.将易拉罐剪开,用砂纸打磨使表面油漆和氧化膜去掉,再剪取一小块进行实验。
实验一:用胶头滴管向装有铝合金的大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看到有气泡生成,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还有不溶物。
实验二:用滴管继续向实验一的试管中逐滴加入6 mol/L的盐酸至足量,静置24小时。
按实验顺序,该同学记录的现象如下:①开始没有明显现象;②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③白色沉淀消失;④原溶液中不溶物完全溶解,此时溶液呈浅绿色;⑤静置24小时后,溶液呈棕黄色。
实验三:再向该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最终只得到红棕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所得溶液为什么静置24小时后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二中产生①、②现象的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可知该假设_____________(填“成立”,“不成立”或“无法确定”)。

(13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右下图的实验装置来粗略地测定电石中碳化钙的质量分数。

(1)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瓶要干燥,放入电石后应塞紧橡皮塞,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用电石质量不能太大,否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能太小,否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容器B的容积为250 mL,则所用电石的质量应在___________ g左右(选填:0.03,0.60,1.00,1.50,2.00)。
(3)由分液漏斗往烧瓶里滴加水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测得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 mL、电石的质量为W g,则电石中碳化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不计算导管中残留的水,气体中饱和的水蒸气等也忽略不计)。

控制变量法是研究化学变化量的重要思想方法。请仔细观察下表中50mL稀盐酸和1g碳酸钙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碳酸钙
状态
C(HCl)/
mol·l-1
溶液温度/℃
碳酸钙消失
时间/s
反应前
反应后
1
块状
0.5
20
39
400
2
粉末
0.5
20
40
60
3
块状
0.6
20
41
280
4
粉末
0.8
20
40
30
5
块状
1.0
20
40
120
6
块状
1.0
30
50
40

(1)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实验5、6表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明,反应速率越快。
(3)根据实验1、3、5可以得出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是
(4)从本实验数据中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能表明这一规律的实验序号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