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植株密封在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记录一天24小时罩内的CO2浓度变化,假定一天内细胞呼吸速率没有变化,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时刻叶绿体不吸收CO2 |
| B.B时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 |
| C.C时刻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零 |
| D.一天内该植株的有机物积累量等于零 |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在神经系统正常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根据对下一级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可以把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调节过程如图4-10-2所示)。图1和图2是某动物体内的两种突触,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图1兴奋性突触作用示意图图2抑制性突触作用示意图
图4-10-2
| A.两种突触的兴奋传递离不开体液的参与 |
| B.图2的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可导致突触后膜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
| C.两者产生的神经递质不同,说明两种细胞的基因不同 |
| D.图1和图2的突触后膜不可能属于同一个神经细胞 |
下列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B细胞受刺激后释放淋巴因子的同时迅速分裂形成浆细胞 |
| B.浆细胞与记忆B细胞相比前者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更发达 |
| C.病毒侵入细胞后B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 |
| D.同种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 |
某研究小组同学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如下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给三组兔子注射: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4-10-1所示。据图可判断A、B、C三组兔子第二次注射的物质依次是( )
图4-10-1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吞噬细胞发挥作用时,必须有抗体的参与 |
| B.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
| C.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
| D.记忆细胞可与再次入侵的病原体结合,从而直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 |
用豚鼠肝、脾、肾上腺等脏器制备的生理盐水悬液注射到家兔体内,从家兔血清中获得抗体,该抗体除能与原来相应的脏器进行免疫反应外,还可与绵羊红细胞发生凝集,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
| A.免疫绵羊红细胞发生了自身凝集 |
| B.豚鼠某些组织与绵羊红细胞之间存在共同的抗原 |
| C.豚鼠与绵羊之间有完全相同的血型抗原 |
| D.豚鼠脏器在制备悬液过程中其抗原结构发生了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