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让中低收入群体实现“住有所居”,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向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为了这份沉甸甸的承诺,2012年哈尔滨市开工各类保障房38964套,开工率106.6%;竣工51511套,竣工率100%,使主城区1.7万户居民喜迁新居。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哈尔滨从“住有所居”到“安居乐业”的大跨越――越来越多的市民正在市委、市政府的“一号民生工程”中圆了自己的“安居梦”。作为民生“一号工程”,2013年哈尔滨市将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计划开工25423套,力争开工33850套,竣工32624套。
材料二:2013年10月29日,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哈市政府关于保障性住房政府投入及绩效情况的报告,并就该方面工作进行专题询问。人大代表围绕哈市保障性政府投入、管理情况等事先向社会征集的热点问题展开询问,哈市建委、住房、国土、财政、审计等多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一一解答。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分析哈尔滨市委应如何搞好“一号民生工程”?
(2)请结合材料二,分析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上述活动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请你身临其境参与探究:请你就“反对高中文理分科”,运用《生活与哲学》的辩证法的相关道理,加以分析说明。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作为中华民族三大传统节日的“中秋”,深厚地蕴涵了“团圆”、“和谐”的东方人伦精神。为此文化部已将中秋节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准备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秋”申遗的原因。
2008年,中国之骄傲,世界之惊叹。江苏省某校高二(1)班师生以“世界的奥运,梦想的舞台”为主题,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性活动。
第一小组成员收集到以下资料:当大批抗震救灾英雄传递奥运火炬时,当巨人姚明手牵抗震小英雄林浩出现在“鸟巢”时,世人为之感动。奥林匹克理念因得到真情、爱心的滋润而升华,这是中国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全新贡献。在这种精神感召下,我们成功地举办了一届无以伦比的奥运会,它也必将激励全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奋勇前行。
(1)上述信息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哪些哲理?
第二小组成员收集到以下信息:奥运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北京奥运会期间,有10万场馆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百万社会志愿者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把志愿服务这条亮丽的风景线全面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2)从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说一说你能从奥运志愿者那里学习些什么?
(3)假如你是该班同学,你打算采取哪些方式收集以上资料并请你写出具体的展示方式。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据此,有人认为,只要经济上去了,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就发展了,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近期社会上掀起了讨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一论热潮,其中“医改新方案将会采取‘英国模式’还是‘德国模式’”引人关注。参与医改方案制定的专家对国际上有一定实际成效的卫生管理体制、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模式都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学习,但学习借鉴不等于简单照搬。我国的目标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卫生体制模式,决不可能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我国制定医改新方案应该坚持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