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这是我们对自己祖国最质朴的感情。今年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了国庆特别节目“走基层百姓心声:爱国让你想起什么”。节目播出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一股强大的正能量在中华大地传播、升腾。某校高三(1)班团支部召开了以“爱国大家谈”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其中。
◆环节一:畅谈爱国
班会课上,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爱国的理解。其中学生李某说:“当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我国出口受阻,内需不足,因此,我们消费就是爱国,消费越多,就越爱国。”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学生李某“消费就是爱国,消费越多,就越爱国”观点的看法。
◆环节二:提出倡议
团支部书记在班会课总结时指出,在不同的年代,爱国有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内涵,爱国要与时俱进、切实可行;爱国要重在行动,不尚空谈,爱国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2)该团支部书记的话语蕴含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环节三:自觉行动
爱国是情感,更是责任。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的传承者。 为了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践行爱国行动。班级打算以此次班会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社区活动。
(3)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定两个具体的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
斯密指出:价值有两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
阅读材料请回答:材料中,斯密认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什么?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试对斯密的上述认识进行评价。
请简要评析斯密阶级划分理论和收入来源理论。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并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财税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力度,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以及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的?
(2)财政作用的发挥与财政收入密切相关,请简要分析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5分)
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在我国怎样才能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2012年3月14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今年将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定为7.5%,是主动调控的结果,调低速度主要是为了结构调整,为了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增长,使经济发展能惠及民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表列举了一些影响民生的问题,请从“发展生产”的角度,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经济生活》道理。(每空3分,共9分)
问题 |
《经济生活》道理 |
物价上涨过快 |
|
消费水平过低 |
|
收入分配不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