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我国沿某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F地形区山河相间,水力资源丰富  
②A地为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   
③E山脉北侧河流属于黄河水系,南侧河流属于长江水系    
④D山脉处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下列关于B、C两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B地属于暖温带,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  
②C地属于亚热带,伏旱是威胁该地水稻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    
③B地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棉花   
④C地一年两熟至三熟,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冬小麦、油菜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内蒙古河套地区(毛乌素沙地)汉朝时水草肥美,但现在已面目全非。这说明(  )

A.荒漠化完全是由战争、饥荒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B.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文明时期,古代没有出现过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D.荒漠化完全是在地质时期形成的,跟人类无关

就发展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看,发达国家工业化走过的道路是(  )

A.发展—污染—治理
B.污染—治理—发展
C.发展—无污染—再发展
D.治理—发展—污染

海洋水域占地球表面积70%以上,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人类加速了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假如开发过度,将会导致海洋生物资源的枯竭。据此完成(1)~(3)题。
(1)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
A.藻类 B.虾类 C.鱼类 D.哺乳类
(2)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
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
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3)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鱼类资源,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全面禁止捕捞 ②实行休渔期,划分休渔区 
③控制渔网网眼大小 ④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环境问题的危害具有不可预见性,其主要原因是(  )

A.环境变化的规模大、时间长
B.环境要素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C.环境变化对人类影响小
D.环境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

我国农村目前仍有许多地方使用农作物秸秆作燃料。据此完成(1)~(2)题。
(1)将秸秆作燃料,产生的最大问题是(  )
A.产生炊烟,污染环境
B.导致水土流失
C.家畜饲料减少,破坏生态平衡
D.有机质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
(2)从生态角度看,农作物秸秆最好的利用方式是(  )
A.发展沼气 B.编织工艺品
C.焚烧回田 D.饲养牲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