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平方千米)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一 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总量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未利用土地 |
111.32 |
2.35 |
4.31 |
50.54 |
54.12 |
表二 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平方千米)
水蚀 |
风蚀 |
冻融 |
盐碱化 |
12.53 |
83.93 |
5.24 |
9.398 |
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
C.保护植被,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措施之一 |
D.荒漠化只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
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治荒漠化效果不明显 |
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
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
D.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 |
图中显示我国四个省2013年三种水果的产量。①、②、③代表的水果依次是()
A.柑桔、苹果、梨 | B.梨、苹果、柑桔 |
C.苹果、柑桔、梨 | D.苹果、梨、柑桔 |
M省可能是()
A.浙江 | B.海南 |
C.陕西 | D.湖南 |
下图中虚线示意同一天位于甲、乙两地物体影子顶端端点的变化轨迹,对该日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均位于北半球 | B.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 |
C.两地均为昼短夜长 | D.甲地自转线速度比乙地更快 |
2013年8月12-19日,黑龙江省平均降雨量比历年同期偏多27%,个别地方降雨甚至超过了600毫米。主要集中在嫩江、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受持续降雨影响,黑龙江发生大洪水,洪水主要来源于黑龙江上游干流和俄罗斯境内的结雅河和布列亚河。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各题。关于这次洪灾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全球水循环过于活跃②降水丰富,并受地形影响
③该地区主要受季风影响,夏季风异常活跃④主要受积雪融水补给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图中黑影是黑龙江省的内流区范围。其形成原因是()
A.主要是受地质构造和地形的影响 |
B.不受季风影响 |
C.主要受积雪融水补给影响 |
D.受副高影响,降水少 |
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地表径流量(毫米)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毫米)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地表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下图为我国某省的径流系数和降水空间分布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结合图可以推断()
A.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系数大 |
B.降水量少的地区径流系数大 |
C.地势起伏大地区径流系数大 |
D.地势平坦的地区径流系数大 |
等径流系数线沿图中箭头方向凸出的原因是()
A.距海远近 | B.降水量 |
C.灌溉用水 | D.地上河 |
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等高线示意图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临北海,乙地临大西洋 |
B.该岛地势平坦,地质结构稳定 |
C.两地降水均属冬雨型,且乙地大于甲地 |
D.两地植被均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
造成甲乙两地气候有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甲受寒流影响,乙受暖流影响 |
B.甲处于盛行风背风地带,乙处于迎风地带 |
C.甲终年受副高控制,乙终年受西风影响 |
D.甲地受西风影响时间比乙地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