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列第7位。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m3,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材料二 我国矿产资源生产经营粗放。目前采选回收率仅为60%,比发达国家低10至20个百分点,共伴生金属综合利用率只有30%至50%,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目前,中国生产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是日本的11.5倍,美国的4倍以上。
材料三   2013年春季,是1953年以来北京雾霾天气出现最多的一个冬天,雾霾话题成了北京市民最关注的气象问题,人类因此也受到了大自然各种严厉的惩罚──雾霾、洪水、沙尘暴、泥石流、山体滑坡、酸雨、全球气候变暖……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共同关注。为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是我们必须要有所作为。可以说,治理空气污染,既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攻坚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我国资源的哪些国情?
⑵解决我国面临的资源问题,我们要坚持什么样的基本国策? 
⑶材料三造成我国环境污染的原因?
⑷我国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⑸面对我国资源、环境和人口问题,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坚持什么战略?并对此战略加以解释。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9月20日是我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全国城乡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在互联网上,网民展开公民道德大讨论,广大干部群众为公民道德建设献计献策,形成了人人为公、人人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责的良好氛围。借此机会,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准备以“提升公民道德、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举办一次主题班会。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同学们分成了几个活动小组,现在请你积极参加,帮忙完成相关任务。
(1)宣传组: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评论组:运用学过的观点谈谈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3)调查组:调查整理身边存在的道德缺失现象。
(4)建议组: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几条合理可行的建议。

镜头一:某星级大酒店一豪华包间,十几个初中生为同学刘小丽过生日,桌上堆满了吃剩的食物。
镜头二:某贫困山区破烂不堪的教室里,因营养不良而黄肌瘦的脸庞上,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正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
(1)镜头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看过上述两个镜头后,你有何感受?
(3)假如你是镜头一中的一员,你打算今后如何过自己的生日?

某校九年级(2)班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了一次以“我理解的小康社会”为主题的讨论会。下面是这次讨论会的几个环节,请你积极参与其中,一起完成如下任务。
【环节一:体验小康】
来自农村的陈改同学说:“我的家乡在偏僻的山区,那里的人每天只能吃一顿干饭、两顿稀饭,人均收入500元,不知何时才能看到小康的踪影。”
来自城市的张革同学说:“现在的人民生活真富裕,我所在小区的居民的轿车几乎把小区的过道都停满了。大人们给压岁钱一份至少上百。”
(1)两位同学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环节二:解读小康】
针对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芳芳、玲玲和月月三个好朋友展开了下列激烈的讨论。

(2)请你谈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
【环节三:建成小康】
(3)在活动的最后,同学们纷纷畅谈自己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为当代中学生,应做好哪些准备?

阅读习近平的两段话,回答问题。
第一段话:
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第二段话:
把全党全国凝聚在共同理想的旗帜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就必定能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成为实现中国梦最强大的支撑。这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使命,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无上光荣。
(1)结合第一段话,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人民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状况。
(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3)从国家的角度讲,实现这一社会理想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作为青少年,为实现这一社会理想能做些什么?

材料一:上海市某重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小春,体重不足40公斤,书包却足足有6公斤重。他告诉记者,自从四年级就这样了,班里用拉杆书包的占了约30%,不光是书包不轻,做作业的压力更重,“连每天的午休时间都被占用了。”

材料二:欣赏漫画《我想快乐飞翔》

(1)材料中小春和他同学的遭遇,你遇到过吗?面对如此“负重”,你的感受和反应是什么?
(2)有人认为,“减负”就是完全消除学习中的压力,让学生“轻装上阵”。这种观点对吗?
(3)结合材料二说明要让学生要做到“快乐飞翔”,“减负”应该减什么?学生要做到“快乐飞翔”,应该怎么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