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01×105 Pa、25 ℃时,2.24 L Cl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2×6.02×1023 |
B.0.1 L 3 mol·L-1 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原子数目为0.3×6.02×1023 |
C.5.6 g铁粉与足量CuSO4溶液反应生成的铜原子数为1×6.02×1023 |
D.46 g NO2和N2O4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6.02×1023 |
非金属元素A与金属元素B的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原子半径B>A,它们可形成离子化合物B2A,由此下列正确判断是
A.A可能在第3周期ⅥA族 | B.B+离子半径大于A2–离子半径 |
C.A的电负性大于B的电负性 | D.A的第一电离能小于B的第一电离能 |
下列对分子的性质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水很稳定(1000℃以上才会部分分解),但与水中含有大量氢键无关 |
B.[Cu(NH3)4]SO4和(NH4)2SO4两种物质中都有配位键,所以都是配合物 |
C.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甲烷难溶于水都可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 |
D.由下图知酸性:H3PO4>HClO,因为H3PO4的非羟基氧原子数大于次氯酸的非羟基氧原子数 |
下图是Na、Cu、Si、H、C、N等元素单质的熔点高低的顺序,其中c、d均是热和电的良
导体。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e、f单质晶体熔化时克服的是共价键
B.d单质对应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2
C.b元素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易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D.单质a、b、f对应的元素以原子个数比1∶1∶1形成的分子中含2个σ键,2个π键
某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是6s26p4,该元素或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该元素单质可能是导体 | B.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呈+6价 |
C.该元素能与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 | D.该元素单质形成的晶体晶胞是简单立方 |
以下对核外电子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依次增多 |
B.当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由![]() ![]() |
C.3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 |
D.在同一能级上运动的电子,其运动状态可能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