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①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世臣:即“累世勋旧之臣,与国同休戚者也”(朱熹)。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拥有长期为国效力立功的大臣,才能称得上是“故国”,所以国君选拔任用人才很重要。 |
| B.齐宣王认为,齐国没有“亲臣”是因为他昔日没能分辨出“不才”之人,所以向孟子询问“识其不才”的方法。 |
| C.孟子告诉齐宣王,在人才的任用上,应该以贤能与否为标准,即使超越“尊尊亲亲”的伦常,也不必有所顾忌。 |
| D.孟子认为,国君只有运用恰当的方法,正确地选拔贤才和罢黜“不才”之人,才能称得上是人民的父母。 |
“故曰:国人杀之也。”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3分)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查尔斯·狄更斯,英国小说家。他的“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是一百多年来最受读者欢迎的外国小说之一。 |
| B.《家》主人公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典型,做了许多大胆而又幼稚的“新潮行为”,包括参加学生运动,逃婚,以及最终从家中出走等。 |
| C.《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如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爱斯梅拉达的钟情与弗罗洛的轻薄。 |
| D.哈姆雷特是个有理想并勤于思索的人文主义者,“脆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是他对乔特鲁德的精炼概括。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材料一 子曰:“有教无类。”
材料二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孔子既然认为“有教无类”,为什么还要将学生分成“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几类来进行教育?请谈谈你的看法。
请简述《家》中鸣凤在出嫁前最后一个晚上的情况。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子路遇丈人,丈人语含讥讽,甚至只顾“植其杖而芸”,态度倨傲。表现出他对孔予行为的不以为然。而留子路宿,又表现出对孔子的敬重。(《论语》) |
| B.理发师和神父听到桑丘的报告后,他们定下了一个计策,就是由神父化装成家丁,理发师化装成贵妇人,引堂吉诃德出山为贵妇人复仇,以达到骗他回家的目的。(《堂吉诃德》) |
| C.周瑜用“招亲”之计欲谋害刘皇叔,结果被诸葛亮识破。周瑜气得昏过去,醒来连叫数声“既生瑜,何生亮”后死去。周瑜死后鲁肃为大都督,总领吴军。(《三国演义》) |
| D.宝玉生日,大家做“占花名“的游戏。宝钗掣的是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旧字,写着“任是无情也动人”。黛玉的是芙蓉,题着“风露消愁”四字,写着“莫怨东风当自嗟”。(《红楼梦》) |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曹操谋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了官职,与他同逃。逃到成皋地方,多疑的曹操错杀了好心的吕伯奢全家。陈宫看出曹操心狠手辣,弃了他独自走了。(《三国演义》) |
| B.元春怕大观园空闲,便让宝玉和众姐妹搬进居住。进园后,宝玉更成天和这些女孩子厮混;书童将《西厢》等书偷进园,宝玉和黛玉一同欣赏。(《红楼梦》) |
| C.孔子周游列国无所遇。68岁那年,他回到鲁国定居,主要致力于教育和整理、研究古代文献,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留下来的著作——《论语》中。 |
| D.鲍赛昂子爵夫人告诉拉斯蒂涅要在巴黎社会晋升的三件法宝:心狠、女人、作假。并要他去勾引高老头的第二个女儿。子爵夫人的一席话,给拉斯蒂涅上了人生的第一课。(《高老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