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戆 子 记
【清】谢济世
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①。
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②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③,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
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仆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④,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
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
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注】 ①戆:迂愚而刚直,憨直。 ②侑:劝人饮酒进食。 ③酡:饮酒脸红。④媒蘖:酝酿,此处比喻定计陷害。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瓶已罄罄:尽 |
B.然烛酌酒校书然:通“燃” |
C.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果:实现 |
D.出狱治装治:管理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他故遣之出/景翳翳以将入 |
B.遭戆者于道/俨骖騑于上路 |
C.主能言不能行乎/定乎内外之分 |
D.戆者攘臂而前曰/而刘夙婴疾病 |
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甘迁谪以如归
A.宁许以负秦曲 | B.赢粮而景从 |
C.襟三江而带五湖 | D.园日涉以成趣 |
以下各组能直接表现戆者“忠直”的一组是( )
①召未至,戆者已归 ②挥拳逐去,客哄而散
③夺瓶还,谏曰 ④多酤伤费,多饮伤生
⑤谢之,而心颇衔之 ⑥即吾侪报主之时也
A.②④⑥ | B.②③⑤ | C.①③⑤ | D.①④⑥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 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
(2) 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孙镗,字振远,东胜州人。袭济阳卫指挥同知。正统末,擢指挥佥事,充左参将,从总兵官徐恭讨叶宗留。败贼金华,复破之乌龙岭。
英宗北狩,景帝召镗还,超擢都督佥事,典三千营。也先将入犯,进右都督,充总兵官,统京军一万御之紫荆关。将发,寇已入,遂营都城外。寇薄德胜门,为于谦等所却,转至西直门。与大战,斩其前锋数人。寇稍北,镗逐之,寇益兵围镗。镗力战不解。高礼、毛福寿来援,礼中流矢。会石亨兵至,寇乃退。
天顺初,甘肃告警,诏镗充总兵官,帅京军往讨。将陛辞,病宿朝房。夜二鼓,太监曹吉祥、昭武伯曹钦反。马亮告变于恭顺侯吴瑾,瑾趋语镗。镗草奏,叩东长安门,自门隙投入内廷,始得集兵缚吉祥,守皇城诸门。镗走太平侯张瑾家,邀兵击贼,瑾不敢出。镗仓猝复走宣武街,急遣二子辅、軏呼征西将士,且绐之日:“刑部囚反狱,获者重赏。”众稍聚至二千人,始语之故。时已黎明,遂击钦。钦方攻东长安门,不得入,转攻东安门:镗追及,斫钦中膊,贼稍散。钦知事不成,窜归其家,犹督众拒镗力战,至晡始定。论功第一,进爵世侯,仍典三千营。赠軏百户,世袭。
镗粗猛善战,然数犯法。初贿太监金英,得迁都督。事觉,论斩,景帝特宥之。天顺末,以受将士贿,屡被劾。不自安,求退。诏解营务及府军前卫事,犹掌左府。
宪宗即位,中官牛玉得罪。镗坐与玉婚,停禄闲住。寻陈情,予半禄。已,以评判之功莫之及也,给禄如故。成化七年卒;赠涞国公,谥武敏。
(节选自《明史·孙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营都城外营:安营 |
B.寇薄德胜门薄:迫近 |
C.且绐之曰绐:欺骗 |
D.镗坐与玉婚婚:结婚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孙镗“粗猛善战”的一组是()
①败贼金华,复破之岛龙岭②与大战,轿其前锋数人③会石亨兵至,寇乃退
④始得集兵缚吉祥,守皇城诸门⑤镗走太平侯张瑾家,邀兵击贼⑥镗追及,斫钦中膊,贼稍散
A.①③⑤ | B.①②⑥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镗英勇善战。也先军队入侵时,景帝派孙镗前去抵御,他在高礼等人的支援下,在西直门成功击退敌军。 |
B.孙镗善于应变。一听到谋反的消息,就立即从门缝里向内廷传递消息,并迅速聚集军队,协助朝廷,平定叛乱。 |
C.孙镗为人不谨。他行贿受贿,多次违法,景帝虽然宠信他,但迫于大臣反复弹劾,因而解除了他的部分职务。 |
D.孙镗战功卓著,官运虽然有颠簸,但总算是有始有终。儿子也因为平定曹钦的叛乱有功,被授予世袭官职。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寇稍北,镗逐之,寇益兵围镗。镗力战不解。
(2)已,以评判之功莫之及也,给禄如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苗,字子宣,叔父畎。畎为梁州刺史,大著威名。王足之伐蜀,梁武命畎拒足于涪,许其益州。及足退,梁武遂改授。畎怒,将有异图,事发被害。苗年十五,有报雪志。延昌中归魏,仍陈图蜀计。大将军高肇西伐,诏苗假龙骧将军向导,次晋寿。宣武宴驾①,班师。苗有文武才干,以大功不就,家耻未雪,常怀慷慨。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竟不能纳。
正光末,三秦反叛,侵及三辅。时承平既久,人不习战。苗以陇兵强悍,且群聚无资,乃上书以为:“食少兵精,利于速战;粮多卒众,事宜持久。今陇贼猖狂,非有素蓄,虽据两城,本无德义,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别命偏师,精卒数千,出麦积崖以袭兵后,群妖自救。”于是诏苗为统军,隶行台魏子建。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见知待。孝昌中,兼尚书左丞,为西北道行台,与大都督宗正珍孙讨汾、绛、蜀贼,平之。及杀尔朱荣,荣竺弟世隆粤部曲还逼都邑。孝庄幸大夏门,集群臣博议,百僚计无所出。苗独奋衣起日:“今朝廷有不测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节之时,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庄帝壮而许焉。苗乃募人于马渚上流,以师夜下。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绝,贼没水死者甚众。官军不至,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帝闻,哀伤久之,谥忠烈。
苗少有节操志尚功名每读《蜀书》见魏延请出长安诸葛不许叹息谓亮无奇计及览《周瑜传》未曾不嗟咨绝倒。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当世罕及。死之日,朝野悲壮之。
(节选自《北史·李苗传》)
注:①宴驾:对帝王之死的委婉说法。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苗假龙骧将军向导假:假借 |
B.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陈:陈述,陈说 |
C.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竟不能纳。 竟:最终 |
D.于是诏苗为统军,隶行台魏子建隶:隶属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苗少有节操志/ 尚功名/ 每读《蜀书》/ 见魏延请出长安/ 诸葛不许叹息/ 谓亮无奇计/及览《周瑜传》/ 未曾不嗟咨绝倒。 |
B.苗少/ 有节操志/ 尚功名/ 每读《蜀书》/ 见魏延/ 请出长安/ 诸葛不许/ 叹息谓亮无奇计/及览《周瑜传》/ 未曾不嗟咨绝倒。 |
C.苗少有节操/ 志尚功名/ 每读《蜀书》/ 见魏延/ 请出长安/ 诸葛不许/ 叹息谓亮无奇计/ 及览《周瑜传》/ 未曾不嗟咨绝倒。 |
D.苗少有节操/ 志尚功名/ 每读《蜀书》/ 见魏延请出长安/ 诸葛不许/ 叹息谓亮无奇计/及览《周瑜传》/ 未曾不嗟咨绝倒。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苗对叔父李畎被害一事耿耿于怀,归魏后仍陈说伐蜀之计,后朝廷曾出师西伐,但因皇帝驾崩而不得不班师回朝。 |
B.李苗在众大臣对尔朱荣的堂弟率部下逼近都邑束手无策时,主动请缨,招募兵员与敌作战,后因寡不敌众而死。 |
C.李苗在三秦反叛时,根据敌情提出正面坚守不战,选派精兵偷袭敌后的方略,一举击溃了叛军。 |
D.李苗崇尚功名,读《蜀书》时,会因诸葛亮不同意魏延请求出兵长安而叹息;读《周瑜传》时,总是深深感叹折服。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
(2)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见知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
C.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阙:使……缺,损害 |
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B.吾其还也 |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D.失其所与,不知 |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辞”“许”两个动词,刻画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烛之武:既有对曾经未得到重用的牢骚抱怨,也能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 |
B.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
C.烛之武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
D.从文中可看出,晋文公虽贪婪,但不失理智,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③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节选自《陈情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蒙国恩寻:不久 | B.猥以微贱猥:辱,自谦之词 |
C.前太守逵察臣孝廉察:考察 | 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辞:辞谢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且臣少仕伪朝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
B.①臣以供养无主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
C.①急于星火②龟玉毁于椟中 |
D.①皇天后土实所共鉴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作者先对新王朝的政绩歌颂一番,接着历数新王朝对自己的多次征召,最后向皇帝直接提出了推辞的请求。 |
B.第②段作者提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陈述自己特别孤苦的处境和自己的从政经历、人生态度及政治思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帝的疑虑。 |
C.第②段融情于理,情深理透,连用“凡在”“况臣”“且臣”“今臣”“但以”“是以”等词语,曲折而层次清楚,婉转而情理皆宜。 |
D.第③段先以一“长”一“短”对比,说明奉养祖母不会有碍于报效朝廷,又以乌鸦反哺的比喻提出请求,最后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誓言作结。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沈复①
余自粤东归来,有吴云客偕毛忆香、王星灿邀余游西山小静室,余适腕底无闲,嘱其先往。吴曰:“子能出城,明午当在山前水踏桥之来鹤庵相候。”余诺之。
越日,余独步出阊门,至山前,过水踏桥,循田睦而西。见一庵南向,门带清流,剥啄②问之。应曰: “客何来?”余告之。笑曰:“此‘得云’也,客不见匾额乎?‘来鹤’己过矣!”余日:“自桥至此,未见有庵。”其人回指曰:“客不见土墙中森森多竹者,即是也。”余乃返,至墙下。小门深闭,门隙窥之,短篱曲径,绿竹猗猗,寂不闻人语声,叩之,亦无应者。一人过,曰:“墙穴有石,敲门具也.”余试连击,果有小沙弥出应。余即循径入,过小石桥,向西一折,始见山门,悬黑漆额,粉书“来鹤”二字,后有长跋,不暇细观。入门经韦陀殿,上下光洁,纤尘不染,知为好静室。忽见左廊又一小沙弥奉壶出,余大声呼问,即闻室内星灿笑曰:“何如?我谓三白决不失信也!”旋见云客出迎,曰“候君早膳,何来之迟?”一僧继其后,向余稽首,问知为竹逸和尚。入其室,仅小屋三椽,额曰“桂轩”,庭中双桂盛开。星灿、忆香群起嚷曰:“来迟罚三杯!”席上荤素精洁,酒则黄白俱备.余问曰:“公等游几处矣?”云客曰:“昨来已晚,今晨仅到得云、河亭耳。”欢饮良久。饭毕,仍自得云、河亭共游八九处,至华山而止。各有佳处,不能尽述。华山之顶有莲花峰,以时欲暮,期以后游。桂花之盛至此为最,就花下饮清茗一瓯。即乘山舆,径回来鹤。
桂轩之东,另有临洁小阁,己杯盘罗列。竹逸寡言静坐而好客善饮。始则折桂催花,继则每人一令,二鼓始罢。余曰:“今夜月色甚佳,即此酣卧,未免有负清光,何处得高旷地,一玩月色,庶不虚此良夜也?”竹逸曰:“放鹤亭可登也。”云客曰:“星灿抱得琴来,未闻绝调,到彼一弹何如?”乃偕往。但见一路霜林,月下长空,万籁俱寂。星灿弹《梅花三弄》,飘飘欲仙。忆香兴发,袖出铁笛,呜呜而吹之。云客曰:“今夜石湖看月者.谁能如吾辈之乐哉?”盖吾苏八月十八日石湖行春桥下,有看串月胜会,游船排挤,彻夜笙歌,名虽看月,实则挟伎哄饮而己。未几,月落霜寒,兴阑归卧。(有删节)
〔注释〕①沈复,字三白,江苏苏州人。②剥啄,象声词,敲门声.此处意为“敲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适腕底无闲适:恰逢 | B.门带清流带:环绕 |
C.袖出铁笛袖:衣袖 | D.兴阑归卧阑:残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循田膛而西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B.何来之迟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
C.叩之,亦无应者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
D.实则挟伎哄饮而己位卑则足羞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应友人之约去来鹤庵相聚,因路途不熟,误以得云庵为来鹤庵,在得云庵居者的指点下,最终得以与友人欢聚。 |
B.来鹤庵墙内多竹,环境清幽,深闭的小门须用墙穴中的石头敲击方能使院内的人听见,此小门门额上粉书“来鹤”。 |
C.竹逸和尚居处雅洁,其好客善饮,沉静少言,又与众人赏月听曲,可见其不拘泥于佛门的清规戒律,颇有生活情趣。 |
D.众人同登放鹤亭,长空映月,从林披霜,万籁俱寂。星灿弹琴,忆香吹笛,这与作者家乡苏州的串月胜会其乐迥异。 |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时欲暮,期以后游。桂花之盛至此为最,就花下饮清茗一瓯。
(2)即此酣卧,未免有负清光,何处得高旷地,一玩月色,庶不虚此良夜也?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