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戆 子 记
【清】谢济世
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①。
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②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③,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
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仆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④,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
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
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注】 ①戆:迂愚而刚直,憨直。 ②侑:劝人饮酒进食。 ③酡:饮酒脸红。④媒蘖:酝酿,此处比喻定计陷害。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瓶已罄罄:尽 |
B.然烛酌酒校书然:通“燃” |
C.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果:实现 |
D.出狱治装治:管理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他故遣之出/景翳翳以将入 |
B.遭戆者于道/俨骖騑于上路 |
C.主能言不能行乎/定乎内外之分 |
D.戆者攘臂而前曰/而刘夙婴疾病 |
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甘迁谪以如归
A.宁许以负秦曲 | B.赢粮而景从 |
C.襟三江而带五湖 | D.园日涉以成趣 |
以下各组能直接表现戆者“忠直”的一组是( )
①召未至,戆者已归 ②挥拳逐去,客哄而散
③夺瓶还,谏曰 ④多酤伤费,多饮伤生
⑤谢之,而心颇衔之 ⑥即吾侪报主之时也
A.②④⑥ | B.②③⑤ | C.①③⑤ | D.①④⑥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 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
(2) 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计行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秦穆公执晋侯,晋吕甥①往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曰必报仇,君子曰必报德。”秦伯曰:“国谓君何?”曰:“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遂归晋侯。
秦伐赵,赵求救于齐,齐欲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曰:“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后盛气而胥之入,知其必用此事来也。左师徐坐,问后体所苦,继乞以少子补黑衣之缺。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曰:“甚于妇人。”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于是后曰:“恣君之所使。”长安遂出质。
范雎见疏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燕客蔡泽,天下辩士也。彼一见秦王,必夺君位。”雎曰:“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使人召泽,谓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对曰:“然。”即引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事。雎知泽欲困己以说,谬曰:“杀身成名,何为不可?”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之,极之以闳夭、周公之忠圣。今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雎之功不若三子,劝其归相印以让贤。雎竦然失其宿怒,忘其故辩,敬受命,延入为上客。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
秦始皇迁其母,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死者二十七人矣。茅焦②请谏,王召镬将烹之。焦数以桀、纣狂悖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
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劘③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选自《容斋随笔•谏说之难》,有删改)
[注]:①吕甥:人名。②茅焦:人名。③劘mó:切削。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公执晋侯执:俘获 | B.延人为上客延:延请 |
C.恣君之所使恣:听凭 | D.焦数以桀、纣狂悖之行数:屡次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迎而拒之吾从而师之 |
B.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C.吕甥之言出于义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D.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写了《说难》,却死于因劝谏所招致的灾难。劝谏之难,自古以来就如此。 |
B.文章列举左师说赵太后这一典型事例,不仅向读者展现了左师高超的论辩才能,还 有力地论证了劝谏之难的论点。 |
C.蔡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导范雎,劝说范雎将相位让给贤能的人,并最终说服了范雎。 |
D.茅焦请求入宫劝谏,秦王让人抬来大锅,准备烹杀他,在茅焦以夏桀、殷纣狂妄悖理的行为加以责备后,秦王母子才和好如初。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其然。
(2)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廉耻
顾炎武①
⑴《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诚然,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⑵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②”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⑶吾观三代③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众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⑷顷读颜氏家训④,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呼!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注】①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②行己有耻:士者能知耻而有所不为。③三代:指夏、商、周。④顷:最近。《颜氏家训》: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名作。选文主要论述了廉耻与()的关系。
第⑴段画线句的作用是。
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将无羞耻心视为最可耻的事,则终身必能远离耻辱。 |
B.从事投机应变巧术的人,没有什么事会让他感到羞耻。 |
C.齐朝某士夫的教子之法只为求得卿相高位,人格卑鄙。 |
D.颜之推等阉然媚世者于众昏之日独自清醒,故能无愧。 |
《劝学》在说理方法上与本文第⑶段画线处有明显相似处,请对此加以分析。
作者认为四维之中“耻尤为要”,你的看法呢?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阿寄传
⑴钱塘田豫阳汝成有《阿寄传》。阿寄者,淳安徐氏仆也。徐氏昆弟别产而居:伯得一马,仲得一牛,季寡妇得寄。寄年五十余矣,寡妇泣曰:“马则乘,牛则耕,踉跄老仆,乃费吾藜羹!”阿寄叹曰:“噫!主谓我力不牛马若耶!”乃画策营生,示可用状,寡妇悉簪珥之属,得金一十二两畀①寄,寄则入山贩漆,期年而三其息,谓寡妇曰:“主无忧,富可立至矣。”
⑵又二十年而致产数万金,为寡妇嫁三女,婚两郎,赍聘皆千金。又延师教两郎,皆输粟入大学,而寡妇阜然财雄一邑矣。顷之,阿寄病且革②,谓寡妇曰:“老奴马牛之报尽矣。”出枕中二楮③,则家计巨细悉均分之,曰:“以此遗两郎君!”言讫而终。徐氏诸孙或疑寄私蓄者,窃启其箧,无寸丝粒粟之储焉。一妪一儿,仅敝缊掩体而已。
⑶余盖闻之俞鸣和。又曰:“阿寄老矣,见徐氏之族,虽幼必拜,骑而遇诸途,必控勒将数百武④以为常。见主母不睇视,女虽幼,必传言,不离立⑤也。”若然,则缙绅读书明礼义者,何以加诸?以此心也,奉君亲,虽谓之大忠纯孝可也。
【注】①畀:bì,给与。②革:jí,通“亟”。(病情)危急。③楮:chǔ,纸的代称。④控勒:勒住马缰。武:半步,泛指脚步。⑤离立:并立。写出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季寡妇得寄(2)寡妇悉簪珥之属
(3)又延师教两郎(4)以此遗两郎君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⑴别产而居⑵言讫而终 | B.⑴顷之⑵则家计巨细悉均分之 |
C.⑴而寡妇阜然财雄一邑矣⑵若然 | D.⑴必控勒将数百武以为常⑵何以加诸 |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主谓我力不牛马若耶!
(2)寄则入山贩漆,期年而三其息。选文用阿寄一事表现其“忠”。
作者评价阿寄为“大忠纯孝”。你怎样看这个评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
B.今行而无信信:诚信。 |
C.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喜欢,高兴。 |
D.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 |
下列句中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B.今行而无信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
C.樊於期乃前曰乃今得闻教 |
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组长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
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4分)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孟子见齐宣王日:“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日:“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日:“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日不可,勿听;诸大夫背日不可,勿听;国人皆日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日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日因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日:“于传有之。”日:“臣弑其君可乎?”日:“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日:“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日:“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圆伐万乘之因,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宣王日:“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日:“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日:‘汤一征,自葛①始。’夭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目:‘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日:‘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已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
【注】①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②旄倪(mon):指被俘虏的老人和幼儿。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放桀,武王伐纣放:释放 |
B.贼仁者谓之贼贼:戕害 |
C.五旬而举之举:攻克 |
D.诛其君而吊其民吊:慰问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日不知其亡也/吾其还也 |
B.我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久之,能以足音辨认 |
C.武王伐纣,有诸/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
D.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劳苦而功高如此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孟子“民本”思想的一组是
①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
②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③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
④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
⑤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
⑥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
A.①③⑤ | B.③④⑥ | C.①②④ | D.②⑤⑥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盂子认为一国之君要辨识没有才干的臣子并罢免他们,不能仅仅昕身边之人和诸大夫的意见,还要倾听百姓的声音。 |
B.孟子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表明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以民为本。国君如果倒行逆施,就是老百姓的敌人。 |
C.战争胜利后,齐宣王想吞并燕国的土地,孟子认为需要看燕国的百姓是否愿意,如果兼并了,燕国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兼并。 |
D.《尚书》记载,商汤最先征伐葛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但后来却因不公平造成了怨声载道的局面。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
(2)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3)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