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部分经纬线图,30°N纬线与120°E经线相交于①地,①、②、③、④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上,且①与②、②与③之间纬度差均为15°,N为北极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地比③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 B.④地日落时①地正值日出时刻 |
| C.③地与④地相比白昼时间较短 | D.①地与④地相距大约2万千米 |
关于图中各地所在区域地理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 A.③附近冬末春初河流有凌汛现象发生 |
| B.②附近自然植被是以温带草原带为主 |
| C.①附近在外力作用下喀斯特地貌广布 |
| D.④附近气候特点呈明显的旱、雨两季 |
印度半岛西南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 A.地形地势的影响 |
| 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
| C.热带气旋的影响 |
| D.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完成第下列小题。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温室效应 | B.热力环流 |
| C.海陆热力差异 | D.风的形成 |
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一架飞机从赤道飞往北极,一直保持在12千米的高度,这架飞机是从()
| A.对流层飞往平流层 | B.对流层飞往对流层 |
| C.平流层飞往对流层 | D.平流层飞往平流层 |
造成我国长江流域伏旱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 A.热带气旋 | B.副热带高压 |
| C.赤道低压 | D.副极地低压 |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
| A.散射作用 | B.吸收作用 | C.反射作用 | D.保温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