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②由内陆向沿海的地域分异
③由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 ④由平原向高原的地域分异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如果D和④为同一地区,则对该地区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带可能是热带草原带 | 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 |
C.水热资源丰富,盛产水稻 | D.可能是我国重要的甘蔗种植基地 |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 B.风力侵蚀减弱 |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
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A.沿经线方向发育 |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
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 |
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 |
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 |
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列问题。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 |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
C.城乡收入差距大 |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 |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
C.城乡协调发展 |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
读下图(其中②③④为城镇),回答下列问题。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高差可能为( )
A.500米 | B.900米 | C.1100米 | D.1400米 |
站在①处的人能直接看到的地点有( )
A.甲村、虎山山顶 | B.②③镇、乙村 |
C.甲村、龙山山顶 | D.虎山山顶、④镇 |
为了将⑤地的铁矿运到③镇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 )
A.M线 | B.Q线 | C.P线 | D.N线 |
读世界某区域图(下图),图中粗实线为7月份气温10 ℃等温线,完成下列问题。图中10 ℃等温线(A点所在线)纬度最高点位于纬度最低点的()
A.东南方 | B.东北方 |
C.西南方 | D.西北方 |
当A点为3月21日0时时,北京时间是()
A.3月21日11时 | B.3月21日5时 |
C.3月20日11时 | D.3月22日5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