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题:
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读书日”。为迎接第十六个世界读书日,2013年4月23号上午,海南省图书馆、海口市图书馆等场所开展新书推介、音乐沙龙、与读者座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大批群众参与,掀起新一轮的读书热潮。
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在较好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就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请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法治中国将释放出“法治红利”,助推经济升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然而法治基础目前依然相对薄弱。强政府弱市场是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产权保护不力、商业贿赂、地方债务风险等诸多问题与过度行政干预有关;我国企业每年所订立的经济合同的履约率仅为60%,每年因为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6000亿。
材料二:法治历程与改革实践密切相关。以下是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路线图:
1978年 |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6字方针。 |
1997年 |
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
2002年 |
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
2007年 |
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2012年 |
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
2014年 |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定为会议主题。 |
材料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覆盖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过程。建设法治中国,每个公民都不能袖手旁观,公民不仅是法治中国前行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1)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针对材料一中所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2)材料二中这一“路线图”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们作为国家公民,可以从哪些方面参与和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
2013年是我国的多灾之年:3月30 拉萨矿区滑坡 83人被埋, 4月20 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7月9 四川等地遭遇特大洪灾、8月15日,受强台风“尤特”外围环流影响,潮汕地区遭遇50年一遇的强降雨袭击,多地房屋被淹,揭阳普宁市28个乡50万人受灾,8人死亡,汕头潮阳、潮南区近120万人受灾,2人溺亡。9月22日强台风“天兔”致广东21人遇难,汕头海水倒灌淹城……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造成极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对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巨大影响。
对此,有人认为:巨大的自然灾害是自然界运动规律的必然,与人类无关,人类也无能为力。你怎样认识这一观点?
有人说,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2014年6月12日,据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介绍,今年将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一方面继续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将原计划2015年再次修订核准目录的工作任务提前到今年完成;另一方面,清理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并提出分类处理的意见。
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为此,最终必须要全面弱化行政审批等。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2015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指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
23年前,习近平在《摆脱贫困》著作中谈及扶贫工作时就说,“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强调了“扶贫先要扶志”以及经济建设对于扶贫的重要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如何阻止农村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2)“弱鸟先飞”既要敢于正视自身“弱”的现状,又要主动“先飞”,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阐述“弱鸟先飞”给我们搞好扶贫工作哪些哲学启示。
(3)自2014年起,国家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结合材料,就扶贫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限15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