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绿萝属于半阴生蔓藤植物,喜湿润环境。科研人员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发育良好的绿萝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情况,结果如图甲所示。

(1)限制图甲中a-b段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图甲中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                     ,净光合速率由e点急剧下降到f点的主要原因是                               
(2)图甲中f点时叶肉细胞内生成[H]场所有                          
(3)为进一步研究绿萝的光合作用速率,有人设计了如下装置。请分析并回答:

①若要测量绿萝的总光合作用速率,应该对实验装置作怎样处理_____________        ___
                                                                                
绿萝的总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②下表是实验30分钟后获得的数据,记录了甲装置红墨水滴移动情况,补充完善表格内容。
③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 cm,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 g。那么该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分解葡萄糖速率)是            g/h。白天光照15小时,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            g。(不考虑昼夜温差影响)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果蝇的灰身与黑身由等位基因(A、a)控制,红眼与白眼由等位基因(B、b)控制,将表现型为灰身红眼的雌雄果蝇杂交,得到以下结果:


灰身红眼
灰身白眼
黑身红眼
黑身白眼
雄性子代
75
75
25
25
雌性子代
150
0
51
0


(1)亲代中雌性个体基因型是___________,雄性个体基因型是:__________
(2)图中的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为灰身白眼子代,请补充完整该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中染色体和基因的图形(无基因突变)。
(3)红眼雄果蝇XBY与白眼雌果蝇XbXb杂交产生的子代中,偶尔会出现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研究发现,此类白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bXbY,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B0(0表示无Y染色体)。
请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表示用棋盘法表示例外表现型个体产生的原因,填写问号处内容:
P:XBY(红眼雄蝇)×XbXb(白眼雌蝇)

精子
卵细胞
XB
Y

XBXbXb(致死)

0

Y0(致死)

研究发现红细胞与免疫功能有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骨髓中的________经分裂与分化,产生红细胞、淋巴细胞等,人体红细胞的正常寿命约为120天,红细胞的正常死亡称为_______。红细胞在体外能够与异种生物的T细胞发生免疫黏附,说明细胞膜上______分子具有识别功能。
(2)为研究红细胞培养液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科研人员设进行以下实验:
①将红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56小时,提取上清液,
②将淋巴细胞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不同处理为:实验组有A和B;A组:淋巴细胞+上清液;B组:淋巴细胞+上清液+刀豆蛋白。对照组有C和D;C组:淋巴细胞;D组:________,另有只加等量培养液的为空白对照。(注:刀豆蛋白能诱导淋巴细胞分裂)
③培养一定时间后测量各组数的变化。
上述实验前,要通过实验确定红细胞培养时间、刀豆蛋白的添加量等无关变量,这些研究是本实验的_______。淋巴细胞分裂的间期,要完成_______,以保证遗传的稳定性。

为研究无机盐输入对湖水中藻类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从湖泊中随机取样,进行了系列实验,测量时以水体叶绿素总量代表藻类的数量。下图表示湖水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无机磷对藻类数量变化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果表明,增加湖水中无机磷含量,总体上看能________(促进/抑制)藻类增长,实验组和对照组藻类数量达到峰值后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科研人员同时还做了添加不同浓度的氮元素(NO3-)对藻类生长影响的实验,该实验对照组处理是其它培养条件与实验组相同,但不添加________。在另一组的实验中,实验组按一定浓度梯度同时添加氮、磷元素,结果表明,该组藻类增长数目大于相应的只添加的氮元素处理组,但与(1)中只添加的磷元素相近,这些结果说明________。
(3)相关研究还表明,水域生态系统中藻类和细菌等微生物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细菌是该生态系统成份中的________,在物质循环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一些海洋细菌被证实能产生植物激素,促进藻类生长,后者为细菌繁殖提供有机物,这是两类生物的________进化。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长期碘缺乏往往引起甲状腺肿。科研人员将大鼠随机分为低碘组和正常碘组进行实验,探究补碘对治疗甲状腺肿的作用。
(1)低碘组和正常碘组大鼠均应饲喂__________(填“低碘”或“正常碘”)饲料,低碘组饮用去离子水,正常碘组饮用__________,喂养三个月后低碘组大鼠形成明显的甲状腺肿。再将低碘组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用不同浓度的KIO3进行补碘处理,另一组不进行补碘处理。三个月后测定各组大鼠甲状腺相对质量,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碘含量
正常碘组
低碘组
补碘处理组(mg/mL KIO3
0.26
1.30
13.00
甲状腺质量/体重(mg/100g)
7.99
37.17
15.17
17.85
20.26


(2)低碘组大鼠由于不能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通过机体的__________调节作用机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__________,促甲状腺激素通过__________运输作用于甲状腺,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促甲状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后就被__________,以维持内环境中激素作用的稳态。
(3)实验结果表明,补碘处理三个月后,大鼠的甲状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__________,但均未__________。三组补碘处理组中,治疗效果最好的KIO3浓度是__________。

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拟南芥A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如下研究。
(1)科研人员将T-DNA中插入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农杆菌在__________培养基中震荡培养,获得转化液。用__________至适当浓度的转化液对野生型拟南芥进行转化,T-DNA插入导致A基因发生__________,得到突变型拟南芥。
(2)科研人员用突变型拟南芥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亲本
子代(卡那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敏感)
突变型拟南芥自交
2.93
突变型♀×野生型♂
1.03
突变型♂×野生型♀
0.47


依据__________,判断突变型拟南芥的基因型为Aa,依据__________不同,推测A基因丧失影响雄配子的产生。子代卡那霉素敏感型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3)为探究A基因在联会过程中对交换频率的影响,科研人员将黄色(Y)和绿色(C)荧光蛋白基因整合到突变型和野生型拟南芥的同一条染色体上,得到基因型为aaYyCc和AAYyCc的植株。观察并统计aaYyCc植株产生的不同荧光的花粉数量(假设最多只发生一次交换),与AAYyCc植株进行比较,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花粉数量
无荧光
黄色和绿色荧光
黄色荧光
绿色荧光
AAYyCc植株(对照组)
2631
2631
731
731
aaYyCc植株(实验组)
991
991
168
168


据表分析,__________荧光的花粉是通过交叉互换产生的,对照组未发生交叉互换的花粉母细胞的数量是__________。对照组植株和实验组植株的重组配子所占的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由此说明A基因功能丧失导致交换频率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