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确立了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报告旨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谋求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材料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材料三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结合材料一,谈谈我国应如何谋求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2)根据材料二,说明我国应怎样解决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心问题。
(3)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分析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哲学依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施行“阶梯式水价”,运用价格杠杆实现节水,有利于建设节水型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方面,受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杭州市供排水成本不断增长,供排水公司已出现亏损。另一方面,水价调整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杭州市物价局举行市区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改革听证会。经营者、消费者以及利益相关方代表就公布的两套方案充分表达了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声音:
经营者代表 两套方案各档水价与提升幅度,既充分考虑了广大市民的承受能力,体现了公益性的特征,同时也兼顾了供水企业的成本负担与正常运营的需要。
市消保委:从资源节约出发,杭州采取阶梯水价,对促进水节约有一定正向作用。
消费者代表甲:不反对在实行阶梯水价的过程当中涨一部分价格,但是不能全涨,还应给予一部分免费的用水量。
消费者代表乙:居民用水生产者出现的亏损不应让老百姓埋单,可以通过合理管理、降低管网漏水率等方法来弥补。
绝大多数听证代表:对水价上涨没有意见,更为迫切的是水质应该得到保证。调价幅度要考虑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尽最大可能降低对老百姓的影响。
(1)从“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角度,说明杭州市物价局召开阶梯水价调整听证会的依据。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的有关知识,分析怎样做到决策利民?

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的主题是“构建负责任伙伴关系,促进可持续增长与安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2010—2012年中欧双边贸易情况:

图2:中欧2010—2012年货物与服务贸易情况:

注: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11年中欧贸易“双反”战、2012年中欧光伏贸易战,贸易摩擦不断。
下表2013年中欧投资比较:单位:亿美元


总额
同比增长
总投资占比
主要涉及领域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
65.2
21.9%
20%
汽车制造、轨道交通、农业食品、环保产品、IT电子和金融服务等
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
36.2
6.2%
1.4%
通信设备和服务、工业机械、设备等

注: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境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7%的目标。
材料二:古丝绸之路是链接亚洲和欧洲、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纽带。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曾得益于东方古代智慧的滋养,亚洲的现代化进程更离不开向欧洲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成果的学习。“东风西渐”、“西风东渐”各领风骚,促进了亚欧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着眼点是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以文化的交流交融为经济建设搭桥铺路,使古老文明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1)指出材料一中图和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我国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有关知识,阐明我们国家对待中欧文化交流交融应持有的态度。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法治中国将释放出“法治红利”,助推经济升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然而法治基础目前依然相对薄弱。强政府弱市场是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产权保护不力、商业贿赂、地方债务风险等诸多问题与过度行政干预有关;我国企业每年所订立的经济合同的履约率仅为60%,每年因为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6000亿。
材料二:法治历程与改革实践密切相关。以下是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路线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6字方针。
1997年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002年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007年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2年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定为会议主题。
(1)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针对材料一中所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2)材料二中这一“路线图”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
材料一:依法治国理论的历史进程

时间
对依法治国的认识
作用和意义
1997年党的十五大
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建设目标。
实现了从法制向法治的历史性转变
2002年党的十六大
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提出推进依法行政。
走向全面法治阶段
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
确立了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执政原则
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方向
2007年党的十七大
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中国的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走向全面法治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
确立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目标

材料二:《决定》首先树立了宪法的权威,强调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基础性地位,指出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
材料三:《决定》强调,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开启法治经济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完备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是市场良好运作的前提。法治经济是按照经济规律运作的经济,它是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的;法治经济的另一面是信誉经济,要减少交易的成本达到双赢的目的,交易双方必须诚实守信。所以,这种经济实质上是法治与德治统一的经济。
(1)结合材料一,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依法治国理论的历史进程
(2)请结合所学《政治生活》知识,简要阐述如何树立宪法权威?
(3)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经济界别的政协委员张某,提交了一份提案——《关于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的建议》,请结合材料三,帮助他完成这份提案。

这是一个“微公益”的时代。作为爱心平台,微公益致力于将求助者、爱心网友、公益机构等资源进行整合。从认证用户发掘求助项目、“爱心团”甄别信息真伪,到公益机构介入实质救助、网友参与提升项目影响力,几乎所有的微博用户都有机会以个人身份,亲身参与到微公益项目中来,通过全民力量打造一条从项目发起、信息核实到实际救助的完整生态链,以高效、便捷、透明的运作机制,启动了一个“全民公益”时代。
微公益之“微”,一是指微博上发起的公益活动,二是指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专家指出,微公益目前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面临的瓶颈问题是:一些民间自发成立的微公益项目缺乏监管,容易迷失方向;微公益项目缺乏企业组织和社会机构参与运作,将难以持久。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请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微公益的运作流程。
(2)结合材料,请为推动微公益项目提出倡议,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论证其可行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