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细胞的各种结构示意图(各结构放大比例不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器的组成成分中都含有磷脂 | B.能自主复制的细胞器有acd |
C.含有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结构只ad | D.植物的所有细胞都含有abde |
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
B.沃泰默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拘泥于定论,没有大胆去质疑,探索和创新 |
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
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
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 |
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
C.图中共有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 |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递质一定能引起乙的兴奋 |
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说话,受损的部位是
A.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 |
B.视运动性语言中枢(W区) |
C.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 |
D.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 |
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
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水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