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王兴甲兵,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寡妻:正妻
B.构怨于诸侯构怨:结怨,结仇
C.欲辟土地,秦楚朝:朝见,朝拜
D.乐岁终身苦乐岁:丰年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王兴甲兵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B.言举斯心加彼而已王之臣,皆足以供之
C.是其甚与其是,孰能御之
D.无恒产,因无恒心王欲行之,盍反其本矣

下列各组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为长者折枝②刑于寡妻,至于兄弟③吾惛,不能进于是矣④盖亦反其本矣⑤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⑥皆欲赴愬于王⑦放辟邪侈,无不为已⑧俯不足以畜妻子⑨则盍反其本矣⑩奚暇治礼义哉

A.①③④⑤⑥ B.②⑥⑦⑨⑩  C.①②④⑥⑧ D.②④⑤⑦⑨

下列各组加点字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舆薪之不见,为不用焉②吾老,以及人之老③幼吾幼,以及人之,然后知轻重⑤兴甲兵,士臣⑥轻暖不足于体与⑦固不可以敌强⑧然后从而之⑨五十者可以帛矣⑩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A.①③⑥⑦/②/④⑧⑨⑩/⑤
B.①②⑥⑦/③⑤/④⑧/⑨⑩
C.②④⑧⑨/⑤⑦/①③⑥/⑩
D.①③⑤⑥⑦/②/④⑧⑨⑩ 

下列各句特殊句式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舆薪之不见百姓之不见保
B.何以异于邹敌楚哉未之有也
C.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是乃仁术也
D.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⑵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9分,每小题3分)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西五六里止屯。昱谓县中大姓薛房等曰:“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势可知,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房等以为然。吏民不肯从,曰:“贼在西,但有东耳。”昱谓房等:“愚民不可计事。”乃密遣数骑举幡于东山上,令房等望见,大呼言“贼已至”,便下山趣城,吏民奔走随之,求得县令,遂共城守。度等来攻城,不能下,欲去。昱率吏民开城门急击之,度等破走。东阿由此得全。
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别敕范方:“若岱不遣绍家,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程昱有谋,能断大事。”岱乃召见昱,问计,昱曰:“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岱从之。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太祖临兖州,辟昱,以昱守寿张令。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氾嶷取范,吏民皆恐。彧谓昱曰:“今兖州反,唯有此三城。宫等以重兵临之,非有以深结其心,三城必动。君,民之望也,归而说之,殆可!”昱乃归,过范,说其令靳允曰:“闻吕布执君母弟妻子,孝子诚不可为心!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必有名世能息天下之乱者,此智者所详择也。夫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兵虽众,终必无成。曹使君智略不世出,殆天所授!君必固范,我守东阿,则田单之功可立也。孰与违忠从恶而母子俱亡乎?唯君详虑之!”允流涕曰:“不敢有二心。”时氾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拒城坚守。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选自《三国志·程昱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下山趣城,吏民奔走随之趣:趋向,奔赴
B.君,民之望也望:敬仰,此处作名词,敬仰的人
C.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相:帮助,辅助
D.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表:表扬,表彰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归而说之,殆可
B.乃密遣数骑举幡于东山上吾定绍,将加兵于岱
C.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D.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阿县丞王度叛乱,县令奔逃。程昱派人侦察情况,与薛房用计诱导民众,找回县令,防守县城,最终打败了王度。
B.兖州刺史刘岱遭受公孙瓒的威胁时,程昱劝说刘岱不要与袁绍决裂而亲附公孙瓒,认为刘岱与袁绍决裂而亲附公孙瓒是舍近求远的危险举措。
C.程昱到范县后,对县令靳允动之以情,晓以大义,分析利害,靳允深受感动,坚定了守城信心。程昱趁此良机,让靳允杀死氾嶷,将军队和守城之权交给了靳允。
D.程昱是三城防守的中流砥柱,其他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靳允听从程昱劝说,冒着亲人被杀的风险,一心守城,东阿县令枣祗率吏民拒城坚守。兖州府从事薛悌也与程昱出谋划策,三城吏民团结一心,共度危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下列加点的实词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朝闻道,夕死可矣。
B.善始者实繁春华秋实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C.振之以威怒振长策而御宇内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D.塞源而欲流长也流水不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斯亦伐根以求木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吾从而师之
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臣闻求木之长者
D.而况于明哲乎青取之于蓝

下面翻译的句子正确的一句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君王应当重视神灵的器皿。
B.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克服到最后的却很少。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就会
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把骨和肉扔给行路的人。
D.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怨恨不在有多大,可畏惧的是人民的力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焚驴志
[金]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 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
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 孰诬我者,而帅从之! 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兴师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 暴巫投魃栚,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 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 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释:①厌禳(rá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②暴巫投魃(bá):暴,同“曝”,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迩焦然无主赖迩:近
B.命亟取,将焚之亟:赶快
C.民自罹之,吾何预焉预:预备
D.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咎:罪过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寓言小品,赋予驴以正面的形象特点,它敢于陈情衙府,分析祸福,因古证今,直斥奸佞,成为正直敢言、有胆有识的人的象征。
B.驴“乘负驾驭”劳辱终生,这使人联想到像牲口一样终年辛苦的农夫,但它远非任人宰割之辈,驴的形象本身包含着作者为受欺者鸣不平、激愤于世道昏暗的战斗意志。
C.白驴最为精辟的见解在于“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其中“人者可以自求”是白驴见解的核心,贯通上下。
D.文章引用典故来证实自己的议论,托物言志,笔意冷峻,同时运用对比手法,将白驴与镇阳帅、众人对比,虽肯定了镇阳帅勤政爱民的一面,但对他督下祈雨的做法不满;也揭示了无知妄测、人云亦云的可惊可骇。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
译文:
(2)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谗太子建。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不如夺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子胥遂亡。至昭关,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岂徒百金剑邪!”不受。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轸立为后,是为昭王。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既立,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闾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女,无忌驰归报平王好:美丽
B.无忌既以秦女自于平王媚:讨好
C.名于后世。垂:铭刻
D.粟五百石,爵执赐:赏赐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楚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高。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B.二子到,父子俱死每闻琴瑟之声,应节而舞
C.此剑直百金,与父今钟磐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既不得,掘楚平王墓尔其无忘父之志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平王是个荒淫昏愦的国君,他不顾廉耻,只顾自己享乐,把本来要做儿媳的秦女据为己有,还听信谗言,要杀害忠臣和骨肉,最终给楚国带来灾难。
B.伍子胥是一个有胆识有才干、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英雄。在关键时刻,他一眼就看出楚王的阴谋,作出正确的抉择,在吴国,他帮助阖闾登上王位,取得他的信任,终于实现了借力报仇的愿望。
C.文中借用楚亡吴兴的史实,说明君王“亲贤远佞”的重要性。
D.司马迁以史家的眼光,评价伍子胥的大丈夫之“忍性”与“大谋”,正因伍子胥能“弃小义”,故而能“雪大耻”。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2)不诛且为楚忧。
(3)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共k.&s~5*u9分):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曲,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k.&s~5*u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丞相,指秦桧。k.&s~5*u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民丐留不获丐:乞求 B.登条十余事告之条:分条陈述
C.琥怒,谋中以危法中:内心 D.属登母死舟中属:适逢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登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① 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
② 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
③ 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k.&s~5*u
④ 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
⑤ 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⑥ 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B.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是可以借此升官的好事,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C.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给秦桧立祠,因而事得罪上司。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俯权贵,终致入狱。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