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ù,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

A.乡人以无细谨,之薄:接近
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感激:内心愤怒不已
C.遣使者四辈敦趣:通“促”,催促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官阶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周去,客密州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帝何得人,赐帛三百匹操当肃还付乡党
C.岑文本谓亲曰师者,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逆旅主人不顾上官大夫与同列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资旷迈   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⑥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A.①④⑥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了长安。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2)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
(3)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又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按行关塞,武备大饬。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益为权贵所嫉。
孝宗立迁湖广按察使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而后视事曰吾以除秽也居无何复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三司多旧僚相见欢然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遂劾罢不职者八人。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自处必以礼。为知府,谒上官必衣绣服①,朝觐谒吏部亦然。或言不可,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天启初,谥贞肃。
(选自《明史》卷一五九,有删改)
注:①绣服:官服。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善辨疑案情
B.善之,上已知其人矣对待
C.尽廨中器物付有司登记
D.遂劾罢不者八人职务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至鬻子女
B.惟携一仆、书数卷还继宗欲宽之无由
C.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祛除之吾朝廷得人贺耳
D.汪直欲见,不可因悟仓吏缺粮

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杨继宗刚正廉洁的一组是
①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②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③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④为知府,谒上官必衣绣服,朝觐谒吏部亦然
⑤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
⑥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郭礼、张文在押送盗贼途中放跑了盗贼,张文以身抵罪,杨继宗察明他并非强盗,终于辨明情况将他释放。
B.杨继宗生性刚正廉洁,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要求他们立下印券。太监吓得咋舌不敢接受。
C.担任浙江按察使期间,杨继宗经常召集乡间父老询问疾苦,帮助他们解除困难,又大力兴办社学。
D.杨继宗很有识人眼光,他教导的两名学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因此很佩服他。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孝 宗 立 迁 湖 广 按 察 使 既 至 命 汲 水 百 斛 洗 涤 厅 事 而 后 视 事 曰 吾 以 除 秽 也 居 无 何 复 以 佥 都 御 史 巡 抚 云 南 三 司 多 旧 僚 相 见 欢 然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
翻译:
②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
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a;石麒多所平反。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吏;未至,改吏部尚书。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乃入朝,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石麒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士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
先是,御史刘宗周矢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士英庇其私人,更易殆半。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石麒以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焱乞休。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明年嘉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日也。僧真实藏之柜中,踰二旬始殓,颜色如生。仆祖敏、李升从死。闽中唐王立,谥“忠襄”。
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不得志。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劾之。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节选自《南疆逸史》,有删改)
【注】深文:引用法律过于严苛。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诛兵部尚书陈新甲论:判罪
B.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讽:暗示
C.因朗内通之罪发:揭发
D.中贪田成辈纳赂请属:亲属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石麒尽力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殆此也
B.石麒例出之斧斤时入山林
C.石麒益愤, 里请罢斥 人之力而敝之
D.皆拒不应,疏劾之彼奚适也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徐石麒“刚方清介”的一组是()
①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②石麒多所平反。③石麒以祖宗之法裁之。④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⑤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疾乞休。⑥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任吏部尚书后,徐石麒向皇帝陈奏了有关官吏考核任用的七件事,都被皇帝采纳了。
B.马士英上疏向皇帝讨要封赐,徐石麒坚决反对,认为在这个时候这样做很不合适,因而被马士英怀恨在心。
C.徐石麒死后,真实和尚把他的尸身藏在柜子中,二十天后入殓,面色还和活着一样,很有传奇色彩。
D.徐石麒博闻强识,明晓典律,爱人荐贤,为官清正刚直,却因奸臣当道,屡遭排挤打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4分)
(2)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
(3)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林类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安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则赐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赐!汝知之矣。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死也者,德之徼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已者,亦何人哉?世必以为智谋之士。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
(选自《列子·天瑞》)
【注】①林类:古代隐士,事迹不详。②赐:子贡之名。③圹:坟墓。④胥:皆;都。⑤徼:求取。⑥列子:战国时期郑国人,学说属于道家之流。《列子》为道教经典之一。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且百岁,底春裘被:穿着
B.子贡闻之,不其意喻:明白
C.一人失家,一世之非:不是
D.有人钟贤世、巧能矜:自夸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古人对待死亡的达观认识的一组是
①死期将至,亦有何乐②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
③死之与生,一往一反④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
⑤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⑥死也者,德之徼也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子用林类的故事告诉人们,以求生为快乐,也许正是人们忧虑的根源;超越生与
死来看待人生,也许才能像林类那样充满快乐。
B.人们恋生惧死是因为留恋这属于自己的唯一一次生命,而在林类看来,人人都会死,死后还会在别处重生,所以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
C.列子用子贡倦于学的故事告诉人们,生命是与辛劳相伴的,唯有死亡才是彻底的休息和解脱,才能使人回到安宁的状态之中。
D.孔子认为,无论“狂荡之士”还是“智谋之士”都是有过失的,只有圣人才知道要赞扬其中的哪一种人,反对其中的哪一种人。

请用“/”给下列语句断句。
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
(2)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

《论语》阅读与理解。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孔子总结了从十五到七十的人生,反映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
请根据孔子和子夏的对话谈谈你对“绘事后素”的理解。“起予者商也”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品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去。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寐,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①巉岩:高峻险要的岩石。②披蒙茸:披,分开。蒙,覆盖。茸,这里指杂草。③冯夷:传说中的水神。④玄裳缟衣:玄,黑中带红。缟,白色。裳,下衣。衣,上衣。⑤畴昔:过去,以前。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客予过黄泥之坂从:跟随
B.顾所得酒乎安:哪里
C.掠予舟而西也西:西方
D.道士笑顾:回头

下列划线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将归临皋②渔嶕江渚之上
B.①今薄暮,举网得鱼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
C.①江山不可复识矣②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
D.①待子不时之需②举匏樽相属

对文中“玄裳缟衣”的“孤鹤”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象征身遭贬谪、孤独寂寥的作者本人。
B.象征作者出世的理想。
C.象征因“客去”而感觉孤寂的作者。
D.象征作者“羽化”的游仙思想

对本文中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二段中“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一句,既是写实,又多少带有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慷慨。
B.文中的“孤鹤”和“道士”是以不同形象出现的同一对象。
C.本文中道士化鹤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在出世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赤壁赋》中“苏子”的议论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思想。
D.本文和《赤壁赋》都表现出一种消极和虚无的思想,这正是作者的思想局限造成的。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译文: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