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雾霾、水污染、垃圾围城……伴随经济高速发展,一系列环境问题困扰13亿中国人。一些地方“为了金山银山,毁了绿水青山”的情况屡见不鲜,着手解决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提出生态文明,但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独立成篇,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并列,这是一个亮点,将有利于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
(1)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
(2)运用发展的观点,就如何开展低碳生活、推进生态文明,向全校师生提出倡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型思维方法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201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文件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犮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依然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害頻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材料二 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对水利的地位作用有不同的论断。早在1 9 3 4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改革开放至上世紀末,国家明确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M和保障”;进入新世纪,中央与时俱进地提出“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唂性的经济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的内涵不断丰富,水利对全局的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更加凸显.这样的定位,是对水利发展阶段特征的科学判定,是我们党对水利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对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社会治水兴水力量、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的知识,说明如何解决国家基础设施的短板问题?(10 分)
(2) 分析材料二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最大的亮点就是收入分配改革要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
材料一2005--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收入分配增长状况表

注: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而中国则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由Vl五”末期的〗0.3¾上升到“十一五”初期的18. 4%.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13. 3%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11%。
材料二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也令不公平问题曰益凸显。防止弱势群体扩大化、积弱化、复杂化的趋势,成为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党和政府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防止进一步扩大的区域差距和收入差距,必须防止弱势群体停留在发展的边缘。要让所有人都可以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让发展成果惠及中国十儿亿的人口。
(1)材料一(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并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的知识,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 (12分)
(2) 请简要说明更加注重“民富让民众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10 分)
(3) 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说明实现从国富”到“民富”转变的意义。

探究题:危难时刻,祖国接你回家。
2011年2月,鉴于利比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海陆空联动,在最短时间内安全有序的撤出了3.5万多中国公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公民行动。
这次撤离行动取得成功,取决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也得益于我国多年来的成功外交:
u 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u 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坚持原则,主持正义,得人心,朋友多。
u 我国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不断发展。
u ……
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基本内容?
(2)我国在外交活动中为什么要坚定的维护本国公民的利益?

从2010年新学期开始,民族团结教育将列入我省中小学地方.课程。2011起,将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考、高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同时,各中小学还将把学生参加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册或学生成长记录册。
(1)请运用《政治生活》有关民族团结知识分析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
(2)作为中学生,如何为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而努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经过9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建国60年艰辛曲折的探索,中华民族终于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从苦难走向辉煌。
请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党的性质、宗旨是什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