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气体摩尔体积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
| B.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
| C.决定气体体积的主要微观因素是气体分子的数目和气体分子的直径大小。 |
| D.国际上规定,0.012kg碳原子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摩尔。 |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图1图2图3图4
| A.向一定质量的锌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图1虚线表示加入CuSO4溶液时氢气体积与时间的关系 |
| B.用0.0100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浓度均为0.1000mol/LCl-、Br-及I-的混合溶液,由图2曲线,可确定首先沉淀的是Cl- |
| C.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图3中曲线表示NaOH的物质的量与Al(OH)3物质的量关系图 |
| D.由图4可说明乙烯与H2加成反应是放热反应,虚线表示在有催化剂条件下的反应进程 |
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
| 实验 编号 |
c(HA)起始浓度/(mol·L-1) |
c(KOH)起始浓度/(mol·L-1) |
反应后溶液的pH |
| ① |
0.1 |
0.1 |
9 |
| ② |
x |
0.2 |
7 |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B.0.1 mol·L-1HA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1×10-13 mol/L
C.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A-)+c(HA)>0.1 mol/L
D.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实验I:制取并收集氢气 |
| B.实验II:验证葡萄糖的还原性 |
| C.实验III:实验室制氨气并收集干燥的氨气 |
| D.实验Ⅳ:检查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液 |
短周期元素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 的原子半径比Y 的小,X 与W 同主族,Z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r(Y)>r(Z)>r(W) |
| B.元素Z、W 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 |
| C.元素Y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 的强 |
| D.只含X、Y、Z 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4 g 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
| B.78 g 苯含有C="C" 双键的数目为3NA |
| C.1 L 1 mol·L-1的NaClO 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A |
| D.标准状况下,6.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