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刘毅传
刘毅字仲雄,东莱掖人。汉城阳景王章之后。毅幼有孝行,少厉清节,然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侨居平阳,太守杜恕请为功曹,沙汰郡吏百余人,三魏称焉。
魏末,本郡察孝廉,辟司隶都官从事,京邑肃然。毅将弹河南尹,司隶不许,曰:“攫兽之犬,鼷鼠蹈其背。”毅曰:“既能攫兽,又能杀鼠,何损于犬!”投传而去。太常郑袤举博士,文帝辟为相国掾,辞疾,积年不就。时人谓毅忠于魏氏,而帝怒其顾望,将加重辟。毅惧,应命,转主簿。
武帝受禅。帝以毅忠蹇正直,使掌谏官。转司隶校尉,纠正豪右,京师肃然。司部守令望风投印绶者甚众,时人以毅方之诸葛丰、盖宽饶。皇太子朝,鼓吹将入东掖门,毅以为不敬,止之于门外,奏劾保傅以下。诏赦之,然后得入。
帝尝南郊,礼毕,喟然问毅曰:“卿以朕方汉何帝也?”对曰:“可方桓灵。”帝曰:“吾虽德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吴会,混一天下。方之桓灵,其已甚乎!”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 散骑常侍邹湛进曰:“世谈以陛下比汉文帝,人心犹不多同。昔冯唐答文帝,云不能用颇牧而文帝怒,今刘毅言犯顺而陛下欢。然以此相校,圣德乃过之矣。”帝曰:“我平天下而不封禅,卿初无言。今于小事,何见褒之甚?”湛曰:“臣闻猛兽在田,荷戈而出,凡人能之。蜂虿作于怀袖,勇夫为之惊骇,出于意外故也。夫君臣有自然之尊卑,言语有自然之逆顺。向刘毅始言,臣等莫不变色。陛下发不世之诏,出思虑之表,臣之喜庆,不亦宜乎!”在职六年,迁尚书左仆射。毅夙夜在公,坐而待旦,言议切直,无所曲挠,为朝野之所式瞻。妻子有过,立加杖捶,其公正如此。然以峭直,故不至公辅。帝以毅清贫,赐钱三十万,日给米肉
后司徒举毅为青州大中正,尚书以毅悬车致仕,不宜劳以碎务。于是青州自二品已上光禄勋石鉴等共奏。由是毅遂为州都,铨正人流,清浊区别,其所弹贬,自亲贵者始。太康六年卒。 (选自《晋书·刘毅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毅幼有孝行,少厉清节厉:鼓励、 激励 |
B.而帝怒其顾望,将加重辟辟: 征召 |
C.卿以朕方汉何帝也?方:比 |
D.由是毅遂为州都,铨正人流,清浊区别铨:称量,权衡,考察。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方之桓灵,其已甚乎!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
B.昔冯唐答文帝,云不能用颇牧而文帝怒。 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C.今于小事,何见褒之甚?。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D.以此言之,殆不如也。 |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刘毅“峭直”的一组是( )
①毅幼有孝行,少厉清节。
② 然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
③文帝辟为相国掾,辞疾,积年不就。
④毅以为不敬,止之于门外,奏劾保傅以下。
⑤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
⑥ 其所弹贬,自亲贵者始。
A.①②④ | B.③④⑤ | C.②④⑤ | D.①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毅侨居平阳的时候,太守杜恕请他担任自己的属下,他选拔了郡吏一百多人,在三魏一带出了名。 |
B.皇太子入朝,吵吵闹闹地进入东掖门,刘毅认为这是对皇帝的不敬,制止并弹劾了他。 |
C.刘毅认为武帝似乎不如汉桓帝、汉灵帝,武帝则借此说明自己强于桓帝灵帝。而邹湛认为武帝超过了汉文帝。 武帝认为邹湛的话对自己是过分的夸奖,并不赞同。 |
D.后来司徒推举刘毅为青州大中正,尚书却认为刘毅是皇帝赐予车马告老还乡,不应该拿零碎的事物来扰烦他。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毅曰:“既能攫兽,又能杀鼠,何损于犬!”投传而去。
(2)臣闻猛兽在田,荷戈而出,凡人能之。蜂虿作于怀袖,勇夫为之惊骇,出于意外故也。
(3)言议切直,无所曲挠,为朝野之所式瞻。
何武者,寿之骁卒也,故为步卒将,戍霍岳。岳产名荈① ,有负其贩者,多强暴民。民不便,必诉于将。武之至也,责其强暴者,尽擒而械之。俟薄围②,将申太守,请杀之。强暴之党惧且死,乃诬诉武于寿守,且曰:“不顺守命,擅生杀于外。”寿之守严悍不可犯,苟闻不便于民,虽剧僚贵吏,皆得辱杀之。至是,闻武罪,如乳虎遇触、怒蝮遭伤,其将害也,可知矣。乃命劲将勇卒囚武至府。武固知理可申,然不夺守严悍,必当受枉刑,乃乐而俟死矣。至则守怒而责武以其过。武善媚对,又肢体魁然,乃投石拔距③之类也,守雅爱是类,翻然释之,黜其职一级。武曰:“吾今日不归地下,真守之赐也。请得以命报。”居未久,寿之指邑曰枞阳,野寇四起,其邑将危。武请于守曰:“此真某毕命之秋也。”守壮之,复其故职,奉命为贰将,领偏师,自间道入枞阳。不意伏盗发于丛翳间,兵尽骇逃,武独斗死。
(皮)日休曰:武之受谤,不当其刑,况其死乎?如非武心者,纵免死,其心不能无愤也,况感分用命哉?呜呼!古之士事上遇谤,当职遭辱,苟其君免之,必以愤报。破家亡国者可胜道哉!春秋弑其君三十六,其中未必不由是而致者也。武一卒也,独有是心。呜呼!今之士事上当职,苟遇谤遭辱无是心者,吾又不知武一卒也。
|
(唐·皮日休《何武传》)
注: ①荈(chuǎn):晚茶。②薄围:文状聚齐。③投石拔距:一种练武游戏。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责其强暴者,尽擒而械之械:用镣铐拘禁
B.况感分用命哉分:区别、区分
C.当职遭辱,苟其君免之当:主持、执掌
D.其中未必不由是而致者也致:导致、招致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何武在遭到冤枉时却能“其心无愤”的一组是()
①武之至也,责其强暴者,尽擒而械之
②守怒而责武以其过。武善媚对
③此真某毕命之秋也
④守壮之,复其故职
⑤兵尽骇逃,武独斗死。
⑥武一卒也,独有是心。
A.③④⑤B.②③⑥ C.①②⑤D.②③⑤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霍山盛产有名的晚茶。那些贩卖茶叶的人大多强暴、欺侮百姓,何武作为步卒将到任后,责令被欺辱的百姓擒住他们并严惩。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①。笃学修内行,治古文, 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康熙三十八年,单人。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刁侍。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刻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②。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苞屡上疏言事,尝论:“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 自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吏。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粜籴守局有人工食用。春粜值有馀,即留充诸费。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下部议行③。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士绅相度浚水道。又请矫积习,兴人才,谓:“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厚俸而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尤以六部各有其职,必慎简卿贰,使训厉其僚属,以时进退之,则中材咸处矜奋。”
乾隆初,疏谓:“救荒宜豫。夏末秋初,水旱丰歉,十已见八九。旧例报灾必待八九月后,灾民朝不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浮冒,不可行。
(节选自《清史稿·方苞列传》)
注:①今安徽桐城人。②给旗人做奴仆。③皇上把此事交给相关部门商量去办。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狱成,名世坐斩 坐:定罪,入罪
B.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 囿:局限,拘泥
C.又请矫积习,兴人才 矫:纠正
D.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举:举例,说出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乃召苞直南书房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苞本来要参加殿试的,可是因为母亲生病,便回家侍奉,后来因替戴名世的书作序而受到牵连下狱。
B.关于国家粮仓存粮的问题,方苞认为应当因地制宜,遇到米价上涨,应及时开仓卖米,然后再上报。
C.在兴人才方面,方苞提出,皇上应定时在朝廷上接见大臣,当面奖善罚恶,提拔有才的臣子,对六部的官员就要奖赏。
D.方苞的屡次上书言事,他的很多意见都被皇上采纳了,但是他要求五六月即报水旱之灾的建议并未被采纳实行。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
译文:
(2)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
译文:
慈圣光献曹皇后,真定人,枢密使周武惠王彬之孙也。明道二年,郭后废,诏聘入宫。景佑元年九月,册为皇后。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
庆历八年闰正月,帝将以望夕再张灯,后谏止。后三日,卫卒数人作乱,夜越屋叩寝殿。后方侍帝,闻变遽起。帝欲出,后闭阁拥持,趣呼都知王守忠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宦者以乳妪欧小女子奏,后叱之曰:“贼在近杀人,敢妄言耶!”后度贼必纵火,阴遣人挈水踵其后,果举炬焚帘,水随灭之。是夕,所遣宦侍,后皆亲剪其发,谕之曰:“明日行赏,用是为验。”故争尽死力,贼即禽灭。阁内妾与卒乱当诛,祈哀幸姬,姬言之帝,贷其死。后具衣冠见,请论如法,曰:“不如是,无以肃清禁掖。”帝命坐,后不可,立请,移数刻,卒诛之。
初,王安石当国,变乱旧章,后乘间语神宗,谓祖宗法度不宜轻改。熙宁宗祀前数日帝至后所,后曰:“吾昔闻民间疾苦,必以告仁宗,因赦行之,今亦当尔。”帝曰:“今无他事。”后曰:“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之,不若暂出之于外。”帝悚听,垂欲止,复为安石所持,遂不果。
苏轼以诗得罪,下御史狱,人以为必死。后闻之,谓帝曰:“尝忆仁宗以制科得轼兄弟,喜曰:‘吾为子孙得两宰相。’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捃【注】过至于诗,其过微矣。吾疾势已笃,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宜熟察之。”帝涕泣,轼由此得免。
晚得水疾,侍医莫能治。元丰二年冬,疾甚,帝视疾寝门,衣不解带。旬日崩。年六十四。及崩,帝哀慕毁瘠,殆不胜丧。有司上谥,葬于永昭陵。
(《宋史·慈圣光献曹皇后传》)
【注】捃:拾取,搜集。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熟察之熟:仔细
B.姬言之帝,贷其死贷:推卸
C.吾疾势已笃笃:重,病重
D.殆不胜丧殆:几乎
6.下列句子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常于禁苑种谷、亲蚕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所遣宦侍,后皆亲剪其发其孰能讥之乎
C.移数刻,卒诛之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帝将以望夕再张灯 汝殁以六月二日
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曹皇后有仁慈节俭的一面,她不但亲种谷物和养蚕,还向神宗皇帝建议废止让老百姓叫苦不迭的青苗法、助役法。
B.曹皇后对人有亲疏有别的一面,同样是天下才士,曹皇后主张外放王安石,赦免苏东坡。
C.曹皇后有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一面,面对宫廷卫士作乱,她一面急呼都知王守忠带兵平乱,一面暗中布置备水,最终贼人所纵之火被浇灭。
D.曹皇后有严明法律、坚持原则的一面,可能被免死的参与作乱的宫女,在她的坚持下,最终还是被处以极刑。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宦者以乳妪欧小女子奏。
译文:
⑵后度贼必纵火,阴遣人挈水踵其后,果举炬焚帘,水随灭之。
译文:
⑶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
译文: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同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应倔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有能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知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质:做人质
B.臣请止,以死当之当:承担
C.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与:参与
D.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咎:责备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黄歇为楚太子计曰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陈驭虚墓志铭
方 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而不乐于仕宦。少好方,无所不通,而独以治疫为名。疫者闻君来视,自庆不死。京师每岁大疫,自春之暮至秋不已。康熙辛未,余游京师,仆某遘疫,君命市冰以大罂贮之,使纵饮,须臾尽;及夕,和药下之,汗雨注,遂愈。余问之,君曰:“是非医者所知也。此地人畜骈阗,食腥膻,家无溷匽,污渫弥沟衢,而城河久堙,无广川大壑以流其恶。方春时,地气愤盈上达,淫雨泛溢,炎阳蒸之,中人膈臆,困惾忿蓄①,而为厉疫。冰气厉而下渗,非此不足以杀其恶,故古者藏冰,用于宾、食、丧、祭,而老疾亦受之,民无厉疾。吾师其遗意也。”
余尝造君,见诸势家敦迫之使麇至。使者稽首阶下,君伏几呻吟,固却之。退而嘻曰:“若生有害于人,死有益于人,吾何视为?”君与贵人交,必狎侮,出嫚语相訾謷②,诸公意不堪,然独良其方,无可如何。余得交于君,因大理高公。公亲疾,召君,不时至;独余召之,夕闻未尝至以朝也。
君家日饶益,每出,从骑十余,饮酒歌舞,旬月费千金。或劝君谋仕,君曰:“吾日活数十百人,若以官废医,是吾日杀数十百人也。”诸势家积怨日久,谋曰:“陈君纵逸,当以官为维娄,可时呼而至也。”因使太医院檄取为医士。君遂称疾笃,……数月竟死。
君之杜门不出也,余将南归,走别君。君曰:“吾逾岁当死,不复见公矣。公知吾谨事公意否?吾非医者,惟公能传之,幸为我德。”乙亥,余复至京师,君柩果肂,遗命必得余文以葬。余应之,而未暇以为。又逾年,客淮南,始为文以归其孤。
君生于顺治某年某月某日,卒于康熙某年某月某日,妻某氏,子某。铭曰:“义从古,迹戾世,隐于方,尚其志。一愤以死避权势,胡君之心与人异?
【注】①困惾(zōng宗),阻塞不通。忿蓄:积聚不散。②嫚(màn慢):倨傲,轻侮。訾謷:非议。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好方,无所不通方:医术
B.余尝造君造:到……去
C.每出,从骑十余 从:使……跟随
D.惟公能传之 传:宣传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死有益于人,吾何视为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B.①因使太医院檄取为医士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①君之杜门不出也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①胡君之心与人异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3.下列几句话,全都能表现陈驭虚傲视权势之家的品格的一组是( )
①疫者闻君来视,自庆不死
②君伏几呻吟,固却之
③君与贵人交,必狎侮
④公亲疾,召君,不时至
⑤因使太医院檄取为医士
⑥遗命必得余文以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驭虚能依据前人的生活情况,针对病例采用独特的药方治好病人,并能合理解释病因,医术高超,令人信服。
B.权贵们派人来请他出诊,他坚决拒绝,因为他认为这些权贵“死有益于人”,这表现出他蔑视权贵的正直品格。
C.作者对陈驭虚“性豪宕”“迹戾世”等行为隐含不满,所以对其“为文”的请托以“未暇以为”为借口来应付。
D.本文用几个典型事例(治疫、抗诊与拒仕)来表现陈驭虚的医术和品德,事例不多而人物风貌却跃然纸上。
15.(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公意不堪,然独良其方,无可如何。
译文:
②吾日活数十百人,若以官废医,是吾日杀数十百人也。
译文:
(2)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
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在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