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南垣公规劝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使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飨责人。 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俟其来款之 ②比食至 ③罗列盈前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飨责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刘南垣公的规劝高明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mò死)数年矣。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蹙(cù)然如抱深忧。
一日,偶得豆数升,乃屑以为末,水抟成丸,衣以赭(zhě红褐色)土,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绐(dài欺哄)取数文钱供口食耳。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竞藉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负归。归途于窝集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方拜谢间,一盗忽擗(pǐ)砞mò(捶胸顿足)大恸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及不能耶?诸君好住,吾今往肃州矣。"语讫,挥手西行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盖所感者深矣。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 于沙上 |
②不亦 乎 |
||
③ 危症亦立愈 |
④终不反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求 下流,固颠 |
固国不以山溪 险 |
B.转赠 金 |
扶苏 数谏故 |
C.必 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归途 窝集遇三盗 |
D.以箧 归 |
势竞上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②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白命豪杰,顾及不能耶?
(4)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甲】文的启示:
【乙】文的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汉中程文矩妻者,同郡李法之姊也,字穆姜。有二男,而前妻四子。文矩为安众 ①令,丧于官。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毁日积,而穆姜慈爱温仁,抚字 ②益隆,衣食资供皆兼倍所生。或谓母曰:" 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对曰:"吾方以义相导,使其自迁善也。"及前妻长子兴遇疾甚重,母恻隐自然,亲调药膳,恩情笃 ③密。兴疾久乃瘳,于是呼三弟谓曰:"继母慈仁,出自天受。 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虽母道益隆,我曹过恶亦已深矣!"遂将三弟诣南郑狱,陈母之德,状己之过,乞就刑。县言之于郡,郡守表异其母,免除徭役,遣散四子,许以修革。自后训导愈明,并为良士。
穆姜年八十余卒。临终敕诸子曰:"吾弟伯度,智达士也。所论薄葬,其义至矣。今吾去,令汝等遵承,勿与俗同,增吾之累。"诸子奉行焉。
(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注】①安众,县名。②字,哺育、养育。③笃dǔ,忠实。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其自 善也 |
迁:改变、变化 |
B. 谓母曰 |
或:或者、或许 |
C.状己之 |
过:错误、过失 |
D.临终 诸子曰 |
敕:命令、训诫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B. |
C. |
D. |
(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
②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
(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程文矩妻的美德?
苏轼抗洪
(苏轼)徙知徐州 ①.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 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 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 守犹不避涂潦 ②,吾侪 ③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 ④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 ⑥以守,卒全其城。
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徙知徐州〕到徐州任太守。②〔涂潦〕洪水。③〔吾侪(chái)〕我们。④〔锸(chā)〕锹。⑤〔版〕筑墙用的夹板。⑥〔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① 决曹村 ② 官吏分堵以守
③轼 武卫营 ④尾 (zhǔ)于城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②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
(3)根据文中内容,试举一例来说说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隆中对(节选)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则/命一上将牌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孰敢不 (用箪盛)食壶浆 B. (国家)险而民附
C. (利益、好处)尽南海 D.自董卓 (已经)来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诸葛亮先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提出"北拒东联"的主张,同时也强调了"人谋"的重要性。
B.接着诸葛亮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并分析论述了占领荆、益二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C.最后诸葛亮提出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战略方针,以及他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D.选文中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充分体现了他高度的预见性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②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大铁椎传(节选)
魏 禧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迭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饮辄尽 |
造:往、到 |
B. 衔 赋诗 |
觞:酒杯 |
C. 多力 射 |
善:喜欢 |
D. 不 不袜 |
冠:载帽子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亲旧知 如此 |
安陵君 许寡人 |
B. 黔娄 妻有言 |
吾妻 美我者 |
C. 人 其雄健 |
不 物喜,不以已蜚 |
D. 子灿寐 醒 |
民殷国富 不知存恤 |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五柳先生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但他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每当领会了书中的内容时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B.《五柳先生传》写法另具一格,着重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及精神气质,语言洗练,内容看看似平淡,却蕴意深刻。
C.《大铁椎传》中,作者通过大铁椎的肖像、语言等的描写,刻画出一位个性鲜明的奇人形象,给人一种神秘的之感。
D. 两篇行文不为所动开头都提到了"不知何许人",主要原因是作者对传主的身世一无所知,便只好从侧面的角度写人叙事。
柄铁折迭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 自终。
②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5)用"/"为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能断6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