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每个人心里一亩田
⑴父亲搬了新家之后,在小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开垦了一块小小的田,从此他的生活开始忙碌起来。每天花费一两个小时,在田里除草、施肥、捉虫,给小小的田,圈上漂亮的篱笆。【“小小”“一两个小时”“漂亮”,足见父亲所花费时间之多,对花之喜爱。父亲哪里是在种花,他是在种快乐啊!】
⑵别人的田里种蒜苗,种香葱,种四季豆,唯有父亲的田里,满满都是花儿。种的大多是草本植物,比如可以染指甲的凤仙花,大叶子的美人蕉,四季常开的海棠花,愈晚愈香的晚香玉等等。 
⑶花开的季节,满园子姹紫嫣红,香飘云外。傍晚散步的时候,总会有人停留在父亲的花前,细细地打量,踟蹰不前,然后发出几声赞叹。【批注:               】父亲便像一个得到表扬的孩子一样,兴奋得有些不知所措。当然,也有淘气的小孩子,趁父亲眼不见的工夫,顺手折了父亲的花儿。这时候父亲往往会很生气,去追赶那些滋事的孩子,可是哪里能追得上? 
⑷父亲只得在身后扬言,如果有下一次,一定去找家长,让你们再淘气!可那些孩子并不当回事,在晚风中笑着跑开去。  
⑸我曾问父亲,种那么多的花儿,不当吃也不当喝的,费劲出累,逢上不懂事的孩子,还会把你辛辛苦苦种的花儿掐断了,薅了去,惹一肚子气,何苦来呢?父亲笑笑,说,也不是真的生气,就是觉得白白糟蹋了那些花儿怪可惜的,所以只是吓唬吓唬他们。隔半天,父亲又说,我种的是花儿,收获的是快乐,图的就是个乐儿!我呆怔半晌,想想也是,种花,即无妨碍别人,自己又得乐,何乐而不为?总比内心忧郁愤懑想东想西强多了。  
⑹三毛说,每个人心里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块隐形的看不见的田,每个人一生都在忙着播种和收获,从早到晚,辛辛苦苦,只不过是播种的形式不同而已。 
⑺有的人,在心田里种下一颗温情的种子,用一颗善良纯朴真挚的心去感知和体会这个世界,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包容和接纳这个世界,这样的人会收获安宁和幸福。 
⑻有的人,在心田里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用一颗白莲花一样纯洁的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求回报,不图感恩,这样的人会收获温情和喜悦。 
⑼有的人,在心田里种下一颗欲望的种子,想要的东西太多,声色犬马,被贪婪的火焰煎烤着,这样的人会收获苦闷和折磨。 
⑽有的人,在心田里种下一颗罪恶的种子,人不是天生就有一颗罪恶之心的,人性本善,而是某些机缘和成因,使内心有了罪恶的念头,想报仇,想不劳而获……这样的人会收获痛苦和惩罚。
⑾佛说,种善因,得善果,正是这个道理。 
⑿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亩田,每个人都在忙着种植和收获。心田里,唯有种满阳光和鲜花,才会收获春光明媚。  
⒀每个人心里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种希望,种快乐!(选自《知识窗》2012年01期)
题目“每个人心里一亩田”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参考第⑴段的批注示例,对第⑶段的画线句加以品析,完成批注。
第⑶⑷段写淘气小孩折花,其作用是什么?
                                                                    
每个人心里一亩田,你用它来种什么?请谈谈你的理由。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贫贱不能移》,完成小题。
贫贱不能移
马尚龙
  ⑴“贫贱不能移”,更通俗的表述应该是“贫贱不能放弃”。不能放弃的是什么?是人的理想、道德和一切做人的准则;这是多少年来穷人精神上的寄托,也是多少年来穷人给自己的道德筑下的“防洪堤坝”。
⑵“贫贱不能移”的真正意思是在告诫穷人:贫贱是很容易“移”的,贫贱很容易使人将贫贱当作不可替代的理由,放弃理想、放弃道德、放弃一切做人的准则。社会上几乎所有的负面形象,都源自于贫贱:乞丐为了钱可以放弃尊严,亡命之徒为了钱可以放弃做人的一切。他们几乎都是穷人,都是抵御不住贫贱的冲击而“放弃”的人,他们的行为也恰恰印证了一句老话: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但是更多的穷人没有放弃,“人穷志不穷”是他们坚定的信念,古往今来,伟人的故事,几乎就是穷人矢志不渝的故事。他们所印证的是:贫贱不是放弃的必然前提。
⑶但是这两大类人都只证明了一半,而混淆了另一半:贫和贱看上去很像是一回事,却不是同一个概念。贫一定是贱的前提,但是贱不一定是贫的结果。
⑷贫,上面是“分”,下面是“贝”,“贝”是古代货币,一个“贝”还要分开,那当然是缺少财物以至于贫困了。贫是与富相对的一种生存状态。方志敏曾经写下不朽的《清贫》,他是将贫理解为一种精神的财富。
⑸贱,与贵相对,它不是生存状态而是生存档次;贱的本意是“价格低”,也可以理解为地位低下,人格卑鄙;再引申出去,就是贱骨头,贱相,贱人。以前有句很粗俗的骂人话叫做“你是贱胎”,足以见得“贱”是多么的让人不齿。
⑹一个人可以贫却不可以贱,但是贫很可能就是贱的母亲。因为贫所以贱,因为贱所以移,因为移所以不贫,因为不贫,所以更贱。这一连串因果关系,就像是一块强力磁铁,吸引着所有穷人陷入它的魔圈,而且也确实很多的穷人陷了进去。于是有一种穷人让我们肃然起敬,那就是坚定不移的人。
概括本文表达的两层主要意思。(4分)
联系全文内容,给第⑵自然段的划线句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文章第⑹自然段划浪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当今社会存在物欲横流、道德缺失的现象。针对这种社会现状,本文有何现实意义?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
一天傍晚,在加拉巴哥半岛最高端的海岛上,我和七位旅行者由一位当地的年轻人做向导,沿着白色的沙滩前进。当时,我们正在寻找太平洋绿色海龟孵卵的巢穴。
小海龟孵出后可长至330磅。它们大多在四五月份时出世,然后拼命地爬向大海,否则就会被空中的捕食者逮去做美餐。
黄昏时,如果年幼的海龟们准备逃走,就会先有一只小海龟钻出沙面来,作一番侦察,试探一下如果它的兄弟姐妹们跟着出来是否安全。
我恰好碰到了一个很大的、碗形的巢穴。—只小海龟正把它的灰脑袋伸出沙面约有半英寸。当我的伙伴们聚过来时,我们听到身后的灌木丛中发出了瑟瑟的声响,只见一只反舌鸟飞了过来。
“别做声,注意看。”当那只反舌鸟移近小海龟的脑袋时,我们那位年轻的向导提醒说,“它马上就要进攻了。”
反舌鸟一步一步的走近巢穴的开口处,开始用嘴那小海龟的脑袋,企图把它拖到沙滩上面来。
伙伴们一个个紧张得连呼吸声都加重了。“你们干吗无动于衷?”一个人喊道。
向导用手压住自己的嘴唇,说:“这是自然之道。”
“我不能坐在这儿看着这种事情发生。”一位和善的洛杉矶人提出了抗议。
“你为什么不听他的?”我替那位向导辩护道,“我们不应该干预它们。”
“既然你们不干,那就看我的吧!”另一个人打算去帮助小海龟。
我们的争吵把那只反舌鸟给惊跑了。那位向导极不情愿的把小海龟从洞中拉了出
来,帮助它向大海爬去。
然而,随后发生的一切使我们每个人都惊呆了。不单单是那只获救的小海龟急急忙
忙的奔向安全的大海,无数的幼龟由于收到一种错误的安全信号,都从巢穴中涌了出来,
涉水向那高高的潮头去。
我们的所作所为简直是愚蠢透了。小海龟们不仅由于错误的信号而大量的涌出洞穴,而且它们这种疯狂的冲刺为时过早。黄昏时仍有余光,因此,它们无法躲避空中那些急不可耐的捕食者。
刹那间,空中就布满了惊喜万分的军舰鸟、海鹅和海鸥。一对秃鹰瞪大着眼睛降落在
海滩上。越来越多的反舌鸟急切的追逐着它们那在海滩上拼命涉水爬行的“晚餐”。
“噢,上帝!”我听到身后一个人懊悔的叫道,“我们都干了些什么!”
对小海龟的屠杀正在紧张的进行着。年轻的向导为了弥补这违背自己初衷恶果,抓起一顶垒球帽,把小海龟装在帽子里,费力的走进海水里,将小海龟放掉,然后拼命的挥动手中的帽子,驱赶那一群接一群的海鸟。
屠杀过后,空中满是刽子手们饱餐后的庆贺声。那两只秃鹰静静的立在海滩上,希望
能再逮住一只落伍的小海龟来作食物。此时所能看到的只是潮水冲击着的空荡荡的白色沙滩。
大家垂头丧气地沿着沙滩缓缓而行。这帮过于富有人情味的人此时变得沉默了。这肃静也许包含着一种沉思。
文中横线①②处选择并填写恰当的词。
A啄 B咬 C爬 D奔①
文中写“它们的这种疯狂的冲刺为时过早。”其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文中划线词“初衷”指的是什么?用年轻向导的一句话回答。划线词“恶果”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初衷”指的是
“恶果”指的是
“自然之道”的“道”有怎样的含义,选择答案,将字母填在括号内。()
A 道路 B道理 C 述说 D规律
本文第三段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其作用如何?请简要回答。

阅读《我的母亲》,回答问题。
①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②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侯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③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爱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④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的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庆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段①在文中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段②主要从哪两个角度写母亲对我的管教严格?
结合语境说说为什么母亲重罚我时却“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中“慈母”和“严父”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怎样评价母亲的教子方法?请你根据文段发表你自己的看法。

《最美好的时刻》
一个春天的夜晚,我突然醒了,睁开眼睛,看见屋子里洒满了月光,四周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温暖的空气里充满了梨花发出的清香。
我下了床,踮着脚轻轻地走出屋子,随手关上了门,母亲正坐在门廊的石阶上,她抬起头,看见了我,笑了笑,拉我挨着她坐下。
整个乡村万籁俱寂,临近的屋子都熄了灯,月光是那么明亮。远处,大约一里外的那片树林,黑压压地呈现在眼前。那只看门狗在草坪上向我们跑来,舒服地躺在我们脚下,伸展了一下身子,把头枕在母亲外衣裳的下襟。我们就这样待了很久,谁都不出声。
然而,在那片黑压压的树林里却并不宁静——野兔子和小松鼠、负鼠和金花鼠它们都在那儿奔跳、欢笑;还有那田野里,那花园的阴影处,花草树木都在悄悄地生长。
那些红的桃花,白的梨花,很快就会飘散零落,留下的将是初结的果实;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野李子又酸又甜,都是因为太阳烤炙风雨吹打的;还有那青青的瓜藤,绽开着南瓜似的花朵,花朵里满是蜜糖,等待着早晨蜜蜂的来临,但是过不了多久,你看见的将是一条条甜瓜,而不再是这些花朵了。啊,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它既摸不着,也听不见。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正在活动着,它在生长,它在壮大。
一个8岁的孩子当然不会想得那么多,也许他还不知道自己正沉浸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不过,当他看见一颗星星挂在雪松的树梢上时,他也被迷住了;当他听见一只鸟在月光下婉转啼鸣时,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当他的手触到母亲的手臂时,他感到自己是那么安全、那么舒坦。
文章的标题“最美好的时刻”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
①“美好”指的是
②“时刻” 指的是
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第三自然段中“那只看门狗”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第四自然段中“并不宁静”的景象,与全文的“宁静”矛盾吗?为什么?(4分)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谈谈你喜欢的原因(4分)

《海燕》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的,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在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高尔基是(国家)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他的小说有自传体三部曲
课文三次描写海燕的英姿,三次描写海燕的叫喊。你觉得海燕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文中的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之际有什么表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