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泽(节选)
宗泽,字汝霖,婺州①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靖康②元年,命知磁州③。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④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⑤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⑥,十三战皆捷。泽兵进至卫南⑦,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⑧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⑨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⑩。
【注释】①婺州:今浙江金华。 ②靖康:宋钦宗年号。③磁州:今河北磁县。④率:都。⑤羸卒:瘦弱的士兵。⑥开德:今河南濮阳。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⑧生兵:指生力军。⑨潜善:人名,即黄潜善。⑩薨:死亡。解释下列加点词。
(1)十三战皆捷( ) (2)敌益生兵至( )
(3)度将孤兵寡( ) (4)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 )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停顿处。(划两处)
泽 曰 食 禄 而 避 难 不 可 也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隆中对陈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
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屏
(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
(4)愿诸君勿复言愿.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犹鱼之有水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B.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
C.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
D.曹操比于袁绍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翻译: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翻译:.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隆中对策”前,作者先采用侧面叙写的方式衬托出诸葛亮的与众不同和非凡才智。 |
B.诸葛亮以高祖刘邦在益州成就帝业为例提示刘备可以将益州作为建立蜀汉大业的基地。 |
C.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既论及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贤的重要。 |
D.文章通过隆中对策这一核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
答:()。
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完成15-16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B.呼尔而与之![]() |
C.吾谁与归 | D.吾与徐公孰美 |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0-14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节选自《陈涉世家》).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吴广素爱人素:(2)将军身被坚执锐身:.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A.并杀两尉失期当斩攻大泽乡 | B.激怒其众召令徒属攻大泽乡 |
C.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 | D.激怒其众皆已失期为坛而盟 |
.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
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②有教材为“辩”。③有教材为逗号。④有教材为叹号。 ⑤有教材为逗号。⑥有教材为逗号。⑦有教材为“乡”。⑧有教材为冒号。.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蹴尔而与之蹴:
(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呼尔而与之翻译:.“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
回答)
(三)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1)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2)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3)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4)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1)本:根。(2)体:体悟。(3)虚受:虚心接受。(4)实:充实,充满。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2)陶后鲜有闻()
(3)贞以立志()(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译文:.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甲乙两文都用了□□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