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生物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A.研究细胞器组成成分、种类和结构,采用差速离心法和显微观察法 |
B.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采用研磨过滤法和纸层析法 |
C.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采用对比实验法和产物检测法 |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采用活体染色法和持续的显微观察法 |
如图所示:人体细胞内含有抑制癌症发生的P53(P+)基因有两个部位能被E酶识别;癌症患者的P53基因突变后为P-。现有某人的P53基因部分区域经限制酶E完全切割后,共出现170、220、290和460个碱基对的四种片段,那么他的基因型是( )
A.P+P+ | B.P+P- |
C.P-P- | D.P+P+P- |
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C.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1/24
D.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1/4
下列有关神经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
B.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到突触后膜外 |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
D.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Na+通过被动运输内流到细胞内 |
用连着微伏表的两个电极测试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已知该纤维静息电位为-70 mV,如果微伏表上发生一次持续约1 ms的电位差的变化:由-70mV上升到0,再继续上升至+40 mV,然后再下降恢复到-70 mV,则刺激部位和微电极放置位置正确的是( )
果蝇的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现有一个果蝇体细胞,它的每条染色体的DNA双链都被32P标记。如果把该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连续分裂,那么将会在第几次细胞分裂中就会出现:每个细胞的中期和后期都有8条被标记的染色体( )
A.第1次 | B.第2次 | C.第3次 | D.第4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