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___ ____。
(2)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的电路图。
(3)将图中的电压表连入电路。
(4)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小灯泡的电阻为_______Ω,
小欢和小亮两位同学相互协作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探究水被加热至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1)规范组装器材,如图甲所示,应 (选填“自上至下”或“自下至上”)固定各个仪器。
(2)器材安装好后,为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小亮同学在烧杯中倒入一些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计读数为 ℃。
(3)点燃酒精灯,待水温升至90℃时,小亮同学每隔1min读出一次温度计示数,小欢同学及时记录在以下表格内,如此持续8min后停止了读数。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t |
90 |
92 |
94 |
96 |
98 |
99 |
99 |
99 |
99 |
请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实验(二):测量某品牌牛奶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此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刻度,小欢同学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 调动,才可以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2)他们进一步实施的操作步骤如下:
A.测出空烧杯质量m1,
B.将该品牌牛奶倒一部分在烧杯中,测出牛奶和烧杯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的牛奶再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体积为V
他们测得牛奶的质量m= (用m1、m2表示);
据此求得该品牌牛奶的密度ρ= (用m1、m2、V表示)。
(3)经过分析,两位同学很快发现上述实验操作步骤有不足之处,所测得该品牌牛奶密度数据比包装盒上公布的密度数据 (选填“偏大“或“偏小“)。
小尧为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用到的器材有:电源(电压3V不变),标有”20Ω 1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三个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开关及导线若干。
(1)电路连接完毕,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 端(选填”A“或”B“);
(2)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不为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定值电阻R (选填“断路”或“短路”);
(3)小尧排除故障后,电路中接入5Ω电阻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U,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接着用10Ω电阻替换5Ω电阻接入电路再次实验,此时应将电压表的示数调为 V,再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然后用15Ω电阻替换10Ω电阻继续实验,她发现无论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电压表示数都无法调至U,原因可能是 (答一种情况即可)。
某同学利用滑轮、完全相同但质量未知的若干个钩码、溢水杯、量筒等器材,测量一个物块的密度。他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用一根质量不计的细线一端系住物块,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挂住3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是20g,此时物块、钩码静止不动,并将注满水的溢水杯置于物块下方,如图甲所示;
步骤二:移去1个钩码后,物块下降浸入水中再次静止不动,此时物块有一半的体积露出水面;
步骤三:将溢出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
实验中不计一切摩擦,则
(1)溢出水的体积为 cm3;
(2)物块的质量为 g;
(3)物块的密度为 g/cm3
(4)若在完成步骤二后,向溢水杯中加入足量的食盐,被食盐充分溶解后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将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块体积的一半。
按要求填空: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应选择较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做实验。如图甲,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完全重合,实验时人应该在蜡烛 (选填“A”或“B”)侧观察。
(2)如图乙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在第6min时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如图甲为探究电流热效应的实验装置图。
(1)请在丙图虚线框内完善甲中实物图的电路图;
(2)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E的滑片应处于最 (填“左”或“右”)端;
(3)此实验探究的是在 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
(4)图乙为某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其读数为 A。